作品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指尖上的味蕾。 继梁实秋《雅舍谈吃》、汪曾祺《故乡的味道》之后最经典的美食散文。 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 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
内容简介: 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 而口味,总是属于私人的,每个人在味觉方面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表述。有时,味觉的乡愁,更有着切肤的深刻。 一般说来,生长于水软风轻的江南,我们的舌头总是柔软的,青花汤碗里喝尽前代好多辈子的味道……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获得一种美食之外的品味和思想。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也就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 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而引发的体悟和思绪,或许比我们的人生路更绵延和深远。 作者简介: 报人谈正衡,出生于长江边,讨生活于长江边,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当过古镇上文化班头,做过县委机关干部,随性散漫而无党无派。 行年五十有五,做记者、编辑二十春秋,幸得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皆有专集施施然问世,亦曾多获新闻奖项,现为某“江”字号晚报专副刊业务总监。 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点口舌上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 精彩书评: 我每次读谈老师的这首《到西河去看灯》,总会把想象中的无限浪漫的诗人模样,跟他现实生活中很过时的“三不男人”形象重合起来,这样的反差当真是有趣得很。 ——微雨 初读《清蒸的精神》,真以为谈老师是美食家,且极善蒸。所列菜谱,无一不步步到位,精细有致。我把它收藏好,今后当如法炮制,因为介绍的菜不少没吃过,即便吃过,也多是红烧,从不蒸。 ——新文化半亩田 |
欢迎光临 (https://zazww.com/zasqtest/2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