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现代文学] 《心》(中日对照)作者:[日]夏目漱石【TX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shen321 于 2014-2-4 21:54 编辑

《心》

[日]夏目漱石 著    张正立 译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小说讲述了一位“先生”在大学时代和最好的朋友K同时爱上房东的女儿。为了得到房东的女儿,“先生”迫使K自杀。最后虽如愿以偿地与房东女儿结婚,但婚后常常遭受良心的谴责,最后他自己也选择了自杀。


内容简介
  “先生”带有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也带有忏悔者的形象。他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可以划为两个阶段:1、利己主义发展的阶段,暴露的阶段;2、对利己主义产生的恶果进行反省的阶段,忏悔的阶段。先生上大学时借宿在某人家,房东是一对母女,在长期的生活中,先生和美丽的女儿产生了感情,发展成了爱情。但在对姑娘怀着热烈的爱情的同时,他又怀疑姑娘的母亲,甚至姑娘本人都是狡猾的阴谋家,在引诱自己上钩。因此,很迷惑,进退两难,因为他在家产的问题上受过叔叔的骗,此后,他认为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平常是个好人,至少是个普通人,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就会变成坏人,所以不能再上当。此时他让自己的好朋友K搬来同住,想关怀K,在经济上援助K,同时又可凭着第三者的介入,使自己从困难的处境中解放出来。然而,K也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事情变得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先生的利己主义暴露出来了:1、起初,对K与姑娘的交往感到嫉妒。2、K主动跟先生谈起对姑娘的爱情,并征求先生的意见,先生“以谈恋爱没有上进心”打击K的要害,因其受宗教的影响,平素主张“为了道,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恋爱。3、先生抢在K的前面去求婚。在先生的利己表现和失去房东女儿的双重打击下,尤其是前者,使K选择了自杀的道路。4、发现K自杀的一瞬间,先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救K,而是K自杀对自己的影响。
  K的自杀像恐怖的黑光笼罩在身上,萦绕在先生的心头,伴其一身,改变了其性格和做派,最终在给我的信中做了深刻的忏悔,认为活下去会更孤独、更寂寞、更痛苦,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于是毅然自杀了。夏目批判利己主义,又主张以个人为中心,他提倡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的个人主义。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主要著作有:《三四郎》《我是猫》《门》《从此以后》(《其后》)《行人》《心》《路边草》《旅宿》《歌儿》《明暗》《过了春分时节》《梦十夜》《夏目漱石小说选》等。

读后感
  这是一个背负自责的先生。他和自己的朋友K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他背着K,先向房东家提了亲。K最后自杀了。几十年,先生一直活在内心的拷问中。他沉默,逃避世界,讨厌世人。他每个月一个人去给K扫墓。最后,还是在自己内心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在想,书中先生的厌世是因为什么。看到最后先生的遗书,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在自己遭到叔父迫害的时候,先生也仅仅是对“世人在钱面前的态度绝望了”,而当自己在K面前反复使用心计,最终K自杀的时候,我想先生是开始讨厌自己了的吧。这样对自己的厌恶,延伸到世界,延伸到世人。终于还是绝望了的。
  可是作者还是留下一点温存的。作者一直没有忍心,把爱放在绝望的范围。无论如何,书中种种平淡的爱在我看来几乎是逃避世界所有的庇护。
  作者以及译者语言功力都极其深厚。文字的流畅以及平淡中的锐利,都是现在很多作家值得学习的。看夏目漱石的书,让我想起岩井俊二的电影,温和却有力。闭卷之后,如饮一杯绿茶,香味沁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9 01:42 , Processed in 0.632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