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梁文道:读书读出个希特勒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2904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卷有益? 我越大就越怀疑。因为我见过不少人读书读成了傻子,不只不通世事,而且满脑浆糊,说话夹缠行文混乱。 每回听这种人说话,我心里都想劝他赶快回火星。 更坏的还不是读书读坏了脑子,而是读出一个混世魔王。

有些独裁者自己手不释卷,老从书里取灵感,干下了杀人无算的大业,偏偏又不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读书,还要焚书坑儒,毁千古文明于一世。 你说读书对这种人来讲是好是坏? 先别紧张敏感,我指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希特勒。

难得美国的民间学者赖贝克( Timothy Ryback)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试图从希特勒遗留下来的藏书挖掘他的思路轨迹。 他先到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发现一大堆战后运来但至今仍未整理完毕的希氏文档,再去布朗大学翻阅陪伴希特勒走完最后一段路的八十本书,在书眉笔记的字迹里推断希特勒当时的心情,于书页的切口处推敲他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遂成《希特勒的私人藏书》( Hitler's Private Library)一卷,大开我读者眼界。

《希特勒的私人藏书》
作者:[美] 提摩西·赖贝克
豆瓣评分:7.5(268人评价)

首先,我们发现这家伙还真他妈的爱书。 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在前线做通讯兵,每天要不是奔命在密如暴雨的枪火之间,就是躲在泥泞一片的壕沟里喘息。 可一逮到空闲,他便立刻跑到战场边上的小镇里找书,找一些恰好能够塞进军大衣口袋的书。 其中一本是德国艺评名家马克斯. 奥斯邦( Max Osborn)写的柏林建筑指南,赖贝克认为此书对希特勒影响至深,因为奥斯邦笔下的柏林是德意志条顿武士风格的极致表现,完全不像其它德国城市那样受到了地中海品味的污染。 自此之后,希特勒就爱上了柏林,爱上了那种最纯粹最均衡同时也最刚健的形式。 奥斯邦恨铁不成钢,以为柏林丑陋的房子还是太多;于是希特勒替他完成心愿,大兴土木改造柏林,誓要把它建成「世界的首都」。 可惜奥斯邦是犹太人,在希特勒有能力重整柏林市容的时候,他人早就跑了,书也给烧了,只余此册完好无缺地藏在希氏书房,书里甚至还夹了一根希特勒那有名的八字胡。

希特勒绝对不愿承认一个犹太作者的教益,这点大家明白。 可是我们也别以为他只爱德国作品,恰恰相反,他觉得莎士比亚要比歌德还伟大,起码莎翁在《威尼斯商人》里维妙维肖地写出了犹太人的刻薄计较。 除此之外,美国人也很不赖,例如格兰特( Madison Grant)的《 The Racial Basis of European History》,这是本他奉之为圣经的书。 以前希特勒反犹是有局限的,只懂得盯着德国只懂得搞政治,此书则打开了他的国际观大历史,让他学会了从人类文明存亡的高度思考犹太人的问题。 他在里头学到了雅利安人的光辉往绩,和犹太人等二流种族带来的病毒污染,并且了解到「唯独有益于社群和种族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自然的法则需要我们淘汰不适者」的真理。 终于,他不再只是为德国奋斗,他还要为全人类奋斗。

从前大家提起尼采,心里头总是有点阴影,因为传说希特勒很钟情尼采的超人哲学。 赖贝克告诉读者,原来尼采不太对希特勒的口味,他真正下过功夫研读的哲学家是叔本华与费希特。 尤其费希特,他是「德国例外论」的先锋,主张德国人从语言到思维都有自己的一套德国模式,和其它欧洲国家大不相同。 此外,费希特还是一个坚定的反闪分子,深信犹太人永远都是「国中之国」,有碍于日耳曼的统一。 难怪希特勒很认真地在费希特的著作上留下了过百页的眉批。


赖贝克不是专业哲学家,他对费希特的解读或许失之于肤浅,偏误难免。 不过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魔头读过的书并不一定要对魔头的作为负责。 有些人批判尼采,着眼于他的思想与纳粹的渊源,背后的假设是书对人的影响是直接而单向的;一本书怎么说,读者就怎么看。 同样的逻辑使我们习于把书分成健康和有害两大类,老是教年青人远离色情小说亲近励志传记。 赖贝克当然关心书本对希特勒的作用,但他更注意希特勒读书的方法。 他在希氏万余册藏书的划线和笔记里找到一颗顽固的大脑,那个脑袋的目光是有偏见有盲点的,永远只能看到自己认同的段落;对于那些可能会冲击到根本框架与价值取向的东西,它视而不见。 虽然希特勒的确读了不少书(平均每夜一本),也的确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比方说毒气室的原理),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改变。 如果真有改变,那也是沿着同一个方向的演化,从种子长成了大树,从一艘艨艟变成了一群潜舰。

盟军攻入柏林的前夕,第三帝国的末日,希特勒带了八十本书进入地堡。 里头有一本是汤马斯. 卡莱尔为弗德烈大帝立的传。 想当年,普鲁士的弗德烈大帝陷入苦战,四面楚歌,情况不比后来的希特勒要好;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依然野心勃勃。 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最危急的时刻,沙皇伊利沙白驾崩,俄罗斯大军班师回朝,解了弗德烈的围城之困。 历史还会重演第二次吗? 这一次会是喜剧吗?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罗斯福病逝的新闻传进地堡,希特勒欣喜若狂,大叫道:「看!看!这就是我一直预期的奇迹!你看是谁对了!」然后他派人探询美军撤兵的消息,等待,一天又一天。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8 08:22 , Processed in 0.92929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