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遗落在闽南山野间的诒安堡

[复制链接]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39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从漳浦六鳌翡翠湾返回厦门途中,在赵家堡上高速前,我们顺道拐进湖西乡造访了路过多次而未入、有着中国古城池活化石之誉的诒安堡。比之3公里外的“缩小版汴京”赵家堡,这座免费参观的闽南畲汉聚集地名气虽不大,却系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全国重点文物古迹。到了古堡你一定会被之前自己的忽视而憾,原来不只是北方才有如此大气和讲究的军事城堡。

过了赵家堡路口转入西北角小道6分钟路程后,我们见到了诏安堡的东门,门匾上题有“迎曦”二字。入得城门沿着石阶登上城墙,俯瞰古堡全景,那场面真是太壮观了。

诒安堡位于湖西畲族乡城内村,距县城34公里。与赵家堡(城)、新城(蓝廷珍府第)统称为“湖西五里三堡(城)”,是一座全国罕见、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典型的闽南民居古城堡。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曾任广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和太常寺卿的黄性震捐建,聚族而居,抵御寇患,迄今330年。
燕尾脊闽南古厝

年久失修的城墙依然巍峨壮丽,气势非凡,全长1200多米,高6.7米,宽2.2米,全部用巨大条石砌筑。墙顶端外部筑2米多高的三合土女墙,上开365个垛口(为一年天数,寓为年年周而复始,绵延久远)和炮眼数孔。

城墙上的马道弯延,很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幽古意味。混凝土夯成的垛口,布满裂缝,有些往里倾斜,有些长满藤蔓,却屹立不倒。

紧附内墙每隔50米建有 25条挑出的石梯可以攀登。

上图城转角处建有深、宽各3米的敌楼,用于瞭望和射击。

诒安堡是中国古城池的缩影和活化石。堡内至今还居住着数百户黄氏后裔,当年建造的95排,一排10间的民房,基本保存完好。每排民房之间有8米宽的石砌街道用以纵横沟通,全城建筑因此排列有序。从城墙上俯视诒安堡,颇似古代的营盘。

全城设4个城门,门洞宽、深各4米。东、西、南三门建城门,南门为正门,刻“诒安”;东门刻“迎曦”;西门刻“毓秀”;北门刻“春庆”,听说当地习俗不开北门,故北门早已封闭。南门至西门间曾经开凿了宽、深各10米的护城河,日久已废,只留下几汪小水潭。

正门--南门
南门内广场矗立着五对旗杆石,看来这诒安堡真是个藏龙卧虎、人杰地灵的地方。
据说诒安堡的面积与赵家堡的相差无几,只不过诒安堡平面呈锁形,赵家堡平面呈方形。从建筑风格上看,诒安堡是仿赵家堡而建造的,因此两堡又有姐妹堡之称。

斑驳的屋墙,巷道深深

诒安堡西门,仿船形设计寄寓城主黄性震平台事迹

城中的半月塘


诒安堡中有两座二进三楹的黄氏宗祠,这座大的题名“赠公家庙”,宗祠内陈列的百年石碑上记载了城主黄性震的业绩。祠前石埕各立旗杆8支,各有一口鱼池。

象征功名的旗杆

修建诒安堡的黄性震在康熙年间统一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中,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弃郑归清,出谋划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初,清王朝舆台湾郑氏政权在东南沿海展开了长达三、四十年的政治、军事斗争。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过五个月就病逝了,其子郑经继位。郑氏政权后期,政事腐败,争权夺利,财源枯竭,人心离向,已经没有力量实现国家的统一。由于清王朝统一天下,已成大势。黄性震分析了清、郑双方政治、军事形势,毅然脱离郑军,回归漳州故里。后来作为“平台策士”,黄性震对统一台湾的巨大贡献,永载史册。清廷授予他军功正一品。康熙帝特赐召见,宠赐蟒袍、宫锻,慰劳备至,并加官进爵。先后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大常寺卿等职。黄性震1702年去世时,康熙亲笔题字:“钦赐祭葬”。

祠堂内天井

城内民居井井有条,巷道分明,布局有序,浑然一体。

时过境迁,如今的诒安堡虽然不是个热门的景点,依旧那么地安静。人们按照原来的节奏生活。悠然间,我萌生一种自私的想法,但愿它不要被外界太多地打扰,不要让商业化变了味儿。离开诒安堡,我们前往“湖西五里三堡”之一的史称“蓝氏三杰”的蓝廷珍府第。

荒废了的蓝廷珍府第门厅
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的蓝廷珍府第,因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是清朝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第建筑群呈纵向五落对称分布,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与后厢。左右两厢为护厝,以“过水廊”相连,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第一落为7开间,屋顶曲面升起为重脊硬山式。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正堂居中,后有屏风,前有檐廊,作劵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第三落是后堂,是供奉、祭祀神位的场所,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形成全宅最大的室内空间,体现作为全宅中心的地位。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称“日接楼”,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日接楼”和“荆璞”、“竹苞松茂”、“蓝廷珍印”等印章。

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甚为罕见,也是蓝廷珍府第独特之处。土楼上的木结构于20世纪40年代焚于火主楼主楼外墙仍完整矗立。

蓝廷珍府第是闽南地区官家府第的杰作,也是研究闽台两地关系和蓝氏家族史的历史见证。府第规模宏大,布局对称,构思巧妙,工艺手段多样。府第内建造土楼,形成院城格局,体现了闽南地区当时的建筑艺术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300多年前,漳浦蓝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蓝日宠、蓝瑶、蓝瑗等数十名以赫赫武功而身居要职的军事将领,对祖国统一台湾和台湾的早期开发、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蓝廷珍、蓝理、蓝元枚官居一品,被台湾文献委员会列为对台湾早期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离开府第,我们继续前行,一路询问来到了山后的白林村,这里至今保留着整齐排列的闽南古厝群。由于没包装宣传,几乎没多少人知道这个特色的闽南山村。我们寻得一户高处人家,主人在得知我们来意后,热情地带着我们爬上新落成的楼房顶层平台拍下了这组画面。
白林村闽南古厝俯瞰

老房子、旧建筑,是历史的积淀,忘记着世间的苍桑,徜徉其间,能感觉到游走于生命的轮回,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石条墙,红瓦片,是闽南民居的最大特色。这种石条墙,红瓦片的房子只有闽南沿海地区才能看到,是因为沿海地区岛礁多,从前的人就地取材,用石条建造房子。这些年,这样的房子在当下的厦门都市已经很少了,从前的泉州府在大量拆迁重建中也所剩无几,只有在离厦门100多公里的漳州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从前样子。尤其是漳浦县就保留着大量闽南人古早的历史踪迹。只有到了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闽南味——就是那些熟悉的,独有的古早味。难怪有人说,福建最闽南的地方是漳州。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9 04:41 , Processed in 1.09894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