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未来简史》无远弗届的思考,实在当下的生活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09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设想一下,如果今天你要搞一个活动,想把中国最有思想和最有权势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透过他们,引发势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关注,那么,什么样的议题,可能会让这个活动变得广受欢迎?

上一次,中国精英们找到的答案是Kevin Kelly,从《失控》谈到《技术元素》再到《必然》,尽管,这个market-driven的商业社会极少有人真正理解技术元素和演进逻辑,互联网、新经济、智能化,就似乎代表着滚滚而来的名利,浪潮之巅的渴望。曾有一篇科技媒体报道,称KK是现代的达尔文和老子,认为其睿智和预言能让人们把握风口,避免错过机遇的命运。事实上,达尔文和老子的学说从不预言未来。而当我反复把《失控》和《必然》刷了N遍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人确实可以告诉你风往哪里吹,前提是,你已经开上了一台能用得上风的波音777。

再美好吸引人的未来洞察,都扛不住审美疲劳。在全民媒体时代,KK之前,是稻盛和夫先生“燃烧的斗魂”,而KK之后,2015年,是《人类简史》席卷全球。这位以色列青年才俊尤瓦尔所讲述的议题,比KK更加宏大,更能包含所有人——这一次,你不是做互联网的人,也没关系了。我们终于有机会一起坐下来,探讨人类的命运了。更可爱的是,这本书并不难以读懂,他没有什么复杂难懂的技术逻辑,更没有超越烧脑的哲学,只是犹太老司机,给你重讲一遍“人类的故事”,用那些每个人都看得懂的东西,都能重复的故事—— 小麦驯化人类,公司、国家都是想象,科技和认知革命解放人类,而生产力的发展一定带来幸福吗?它全面,有趣,稍稍超越普通人的认知,却又跳一跳都能够得着,谈论起来,也让人显得博学。于是《人类简史》的作者,接过了KK的接力棒,在中国成为了新一代,知识界的,逼格担当。

庞大的市场,庞大的渴望,催生了全球人民对《未来简史》的急切期待。站在3000年的角度,回看2016年的智人,每个人都想提前一瞥未来,然后决定现在买一张什么号码的彩票。美国Amazon上,Homo Deus英文版要2017年2月21日才发,而在中国,得益于知识界的努力,我们在2017年1月16日开始,就已经可以全面买到这本书。更早的朋友,在罗辑思维商城就已经开始购买阅读了。我前几天下单,今天下午拿到,花了5个小时,读完,坐下来,谈谈一些想法。

开宗明义的说,事实上,尤瓦尔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我所不知道的事”,他在写作中展现出的是极强的脉络梳理能力。面对这样的长时间大跨度的命题,作者始终站在“智人”的命运角度,层层推进。开宗明义指出人类走过20世纪后,困扰人们的饥饿、战争、瘟疫等旧疾病已经消失,摆在台面上的三大新议题是:终结死亡,获取幸福和快乐,以及,让人成为神。整本书,其实正是在讲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饥饿、战争、瘟疫已经不再是议题,又为什么终结死亡、获取幸福快乐以及让人成为神,成为了新议题?作者透过对2000年人类历史的分析,以及站在2016年的角度对未来进行的展望,其实无非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新愿景,让人们相信这三个新议题。

回望过去的两千年,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圣经》、牧师、宗教没有为人去解决的疾病、痛苦和贫穷的问题,在过去的几百年中,随着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得到解决。作者对现代社会之前人类的愚痴和无能着笔不多,倒是反复描述,当人从信仰中解脱出来,科学和认知革命颠覆后,人们所获得的巨大能力,如何彻底改写了人类的生命和对世界的认知—— 当人们发现一切都只是算法,而心灵和心智,甚至也只是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和动物相比,除了算法不同一点点,又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悬置着这个问题,作者把“人”的问题,放在与科学互动的视野下回答。他这样写道:“宗教最在乎的是只需,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因此,对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作者用阴阳,来比喻“科学”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科学”在不断寻求力量和发展的“阳”,而“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的艺术感受和美,提供了一种舒缓的,意义性的“阴”。人的解放带来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解放和自由,这是一种契约,却是一个正在因为科学力量增长,而正在瓦解的契约。

作者对“现代性”契约的定义很精妙—— 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早些时候的宗教,将人类置身于一个有意义的庞大故事中,有一个庞大的宇宙剧本,每个人是天堂地狱人世间的演员,按照神的旨意扮演,一切,都是神的安排。而现代文化不再相信有这种宏大宇宙计划的存在,现代科学让人们相信,宇宙只是一个盲目而没有意义的过程,人类的所有痛苦和快乐,都不再有其背后的意义。那么, 既然没有意义,人类也就不必将自己局限在任何角色中,只要能够找对方法,我们就能为所欲为。因此,我们只要投入更多研究资金、促进技术突破、让科技进步,以至于,我们可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和先进技术,发明各种灵丹妙药,让人青春永驻、快乐幸福,而这一切将不会有什么神灵前来阻挡。

因此作者这样总结,“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文化的力量是历史上最强的力量,而且还在不停研究、发现与增长。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无论是生态、健康还是心灵上的一切问题,人们越来越相信“增长”是唯一的解药。即使面临环境和生态的重大挑战,人们永远选择增长,寄希望于更优秀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能够解决生态的问题,整个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游戏,就是一台无法停下来的,增长机器。

那么,“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虽然,宗教崩溃,上帝已死,如果整个社会没有意义,就无法维持秩序。而我们的解药,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有依据的困境。以往宗教让人们在宇宙、神、来世中,找到意义,而人文主义则让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到意义,因着人内在的感受和体验,每个人不仅找到自己的意义,而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和感受里,体验到整个宇宙的意义。卢梭的《爱弥儿》,是18世纪讨论感受的圣经:“在内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请教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

当内心的感受成为一切的判定标准时,人,就因着他的感受而成为了万物的尺度。现代女性出轨之后,不再会接受神父和《圣经》的批判,而是仔细审视自己内心的感觉,甚至因为”喜爱“的感受而感到心安理得。婚姻的本质改变了,同性恋受到宽容。民主让人们根据内心的感受投票。艺术不再遵循星辰和缪斯的旋律,而是”有人觉得美,就是美“。人文主义艺术的里程碑,是1917年杜尚买的普通小便池,并宣布它是一件艺术品。人们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而当有人认为它是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时,它就是艺术品,难道还能有什么更高的权威,认为大家都错了吗?人的力量,权力的平等下放,联合起来的整个市场,决定什么产品是好产品,谁能成为总统,没有人有权说”顾客“错了,大众错了。连教育制度,也不再是要求顺从、背诵经文,而是启发人,要回到内心,要为自己思考。那个原本充满着神鬼故事的外在世界,忽然变得空洞。而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具有无限广度和灵敏。

然而,21世纪的科学,正在破坏自由主义秩序的基础。自由主义中关于人类的自由意志、内心感受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因为,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发现,”人类有自由意志“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从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来看,人的选择不是生物预设,就是随机。两者像蛋糕一分为二,没有哪一小块属于”自由意志“。到头来,我们奉为神圣的”自由“就像”灵魂“一样,只是一个空虚的词语,只存在人类发明的想象中。当自由意志的假象,甚至”自我“(Self)的幻象被科学击穿之后——内心的感受,自由的思考,显然,就再也站不住脚了。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者直接对大脑做出刺激,就能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欲望。

听上去很可怕,想要拒绝,对吗?但想想全世界数千万的抑郁症患者,都想为此而鼓掌。这意味着只要按下一个按钮,他们脑中灰暗抑郁几乎要杀掉他们的情绪,就瞬间无影无踪了,毫无副作用的,生活显得如此美好,一切发光。而再想一想,当你满脑子都是自我批评、走神、负面评价时,再按下一个按钮,接通电流,你忽然进入了一种极为专注强大的心流状态,思路无比清晰,效率极高,成就感和积极的心流浸满了你的整个身体。你还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可怕吗?

的确,当人类透过算法,透过生物科技,控制我们的头脑和欲望,甚至战胜死亡的时候,当自由意志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最终必须审视的问题是,人,到底有什么价值?作者在最后一部分提到”智人失去控制“——科学可以操纵我们的欲望和感受,也许借由一点点电流,大多数人什么也不用做就能一直活在极端的喜乐中。而这,是数千年来苦行僧们透过各种修行而苦苦追求的状态,现在也许只是一个按钮,就能完成。AI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否定人的价值,可以写出大师级别的诗歌和音乐,人类除了感到愤怒,也无能为力。而最后,大数据的汇聚,各种算法,手环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比我们自己更能选择今天该吃什么,数据最终会为我们做出生命中一切需要做出的选择,而且,十分明智。这些”智能“不需要有”意识“,却具备比我们更加智能的算法,那么,所谓”意识“还有什么意义吗?

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这样写道:”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们又已被海量的数据、想法、承诺和威胁淹没。人类正在逐渐将手中的权力移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就是在于人类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过去阻挡思想言论的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我们已经不知道该注意什么,常常浪费时间辩论无关紧要的议题。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来自于该忽略什么。所以,面对这个混沌世界的一切,我们究竟该注意什么?“

读完这本书是晚上10:00,此时此刻的广州,是新年前特有的深远安静。这5个小时的阅读之旅,像是一场无边无际的漫步,仿佛只是轻轻走过2000年,不带任何情绪的,仿佛从”我是一个智人“的立场中抽离出来,带着上帝视角,去看这个族群的何去何从。当读到”自由意志“被取消的时候,大当读到算法终将取代我而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并没有升起任何的情绪或愤怒,只是静静地思索着,是这样的逻辑。浑然不觉,这个逻辑,与”我”的命运有何关系。这是一种更为有趣的体验和矛盾,作者也是智人,而以超脱清晰的冷静,展开智人的命运。或在书页间,让我偶然觉得,必须学习生物科技,必须学习算法,才能登上这个时代的末班车。却又只是继续翻动这本书,坐下来写完这篇文章,这是此时此刻此地,并无多少意义的“自由意志”做出了一个表达的选择,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书,有的书读完当下就能用,有的书常读常新能塑造三观,而《未来简史》这本书,由于太宏大,你很难给他找到一个具体的,可以用的场景,你也很难说,他对一个人的三观或者生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事实上,这样大而无当的书籍主题,反而会让人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迷茫——既然人都没有意义了,那么,我当下的生活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一切都是虚构和想象,那我到底还在玩儿什么呢?甚至,读完这本书,你想要拼命想要干得更好的动力,反而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面对深邃庞大的思想,完全无法找到自己与它的链接所在,既无法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又无法再这个思想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常常在阅读完这样的作品后,涌起。

2015年夏天,我读完《人类简史》,震撼和痛苦并行了一个月,这种感受,当初是觉得一切都是假的,做一家大公司,混得很牛逼,也不过是“讲个故事”而已。在过去这一年中,幸好痛苦的时候也没停下做事,一步步走得坚实,开始在更为现实的生活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便不再感到迷茫。面对这样宏大的思想体系和故事,有了更强大的定力,更清晰远瞻的心。今天,我读完《未来简史》,有了怅然若失不知所终的十分钟,有了想立刻买张机票飞去硅谷实验室的十分钟,然后,有了坐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这篇文章的,100分钟。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和最后的致谢部分,都把感谢送给了他的导师:Satya Narayan Goenka。 “感谢我的老师萨蒂亚·纳拉杨·戈恩卡,他教导我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tation)的技巧,让我能够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和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禅修带给我的专注、平静和见解,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我想,也许作者永远不会想到,这个致谢词,也许是送给读者更好的结尾—— 我们拥有权力,无边无际的思考,无边无际的探寻,让思想穿越古今,去充分享受智力冒险带来的好奇与快乐。然而,我们也终将需要,一次次地回到当下,回到此时,此刻,回到自己的生命本身,面对自己的生命议题。于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完《未来简史》。对我而言,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完这篇文章。对你而言,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又该是什么呢?

无论智人的命运会如何流变,我们拥有的,却都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6 12:29 , Processed in 0.88107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