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帖] 6只螃蟹下肚直接进了ICU 吃海鲜这些部位必须扔掉

[复制链接]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36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说到中秋,就想到吃螃蟹……

说到螃蟹,就想到活蹦乱跳的龙虾、生蚝、海虾、扇贝……

吃货们的想象力在这一层可谓是突飞猛进!

然而,最近出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
武汉有位89岁老人——万婆婆,一次性吃下6只螃蟹,引起腹泻、过敏、严重心衰,目前仍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救治……
万婆婆平日身体还算硬朗,基本没生过大病,一向爱吃螃蟹。
前两天,孝顺的子女买来不少螃蟹给老人尝鲜,老人一口气吃下了6只螃蟹。
药娃看到这里,森森地表示羡慕!

但就在当晚,万婆婆出现腹泻症状,第二天症状不断加重。送到医院时已经神志模糊,心电图结果、生化指标都显示异常。
初步考虑是进食大量螃蟹后引发腹泻、过敏和感染,并引起严重心衰!
悲剧了……只怪海鲜太美味,又太危险,引无数吃货尽折腰!
如何愉快地享受海鲜呢?药娃特意写了这篇文章,不妨来看看哦!
海鲜过敏的风险在哪儿?
在大家看来,海鲜是“发物”里的NO.1,当生病需要忌口的时候,总是要和它say goodbye!
其实,海鲜之所以“惨被黑”,可能与它含有导致过敏的组织胺有关。
海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所含的组织胺最多,最容易引起过敏。
吃进去之后,马上引起微血管的扩张,身上的皮疹、红肿就是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的结果,也就是最常见的过敏。
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组织胺中毒”——脸红、头晕、心跳加快、胸闷、呼吸促迫、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哮喘。
海鲜的储藏时间过长,也会促使其中的蛋白质释放组织胺。
很多人发现,买回来新鲜的鱼虾,第一顿吃的时候不过敏,第二顿再吃,过敏就发生了。因为第二顿吃时,虽然放在冰箱中储存,但难免有变质腐败发生,组织胺的量就增多了。
所以,“臭鱼烂虾”万万吃不得哦!有过敏病史的患者,最好远离海鲜。
有人问,提前吃抗过敏药,可以预防海鲜过敏吗?
药娃表示,对于可能引起的严重过敏症,不提倡吃抗过敏药的预防方法。
而且如果因为过敏,正在口服或外用抗组胺类药物,吃海鲜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加重过敏症状。
此外,复方止咳片、止咳水等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药品,可以促进组织胺释放,服用后马上吃海鲜,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海鲜也有寄生虫和致病菌
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不要生吃河鲜,里头有寄生虫;海鲜没什么关系,可以生吃。”理由是:海水盐度高能消毒,所以不长寄生虫。
emmm……海水盐度3.5%,这个浓度能消毒?显然不对。
海鲜里的寄生虫,不仅有,还很多,随手一列就是一大堆:隐鞭虫、车轮虫、隐核虫、眉纤毛虫、本尼登虫、瓣体虫……

比如有一种叫“异尖线虫”的寄生虫,它的幼虫一般寄生在青花鱼、鲑鱼、乌贼等海洋动物的肝脏、消化道或肌肉中,人吃了以后就可能感染。日本人酷爱生吃鱼肉,发病率也最高,每年可达数千例。
再说说致病菌,生的鱼、虾、蟹、贝类和海藻中会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强,80℃以上才能杀灭,因此生吃海鲜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为什么人会感染上这些寄生虫和致病菌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海鲜做熟”或者“干脆就是生吃的”……
总而言之,不作死就不会死!
为了咱们的健康,记得把海鲜多煮一会儿!彻底加热!熟透了再吃!
这些部位要去掉才卫生
此外,海鲜还有海洋毒素、重金属蓄积、药物残留的问题。
那些有问题的海鲜,别说不能生吃了,连熟的也可能对人有害。
比如海鲜中的贝类毒素,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
可怕的是,多种贝类毒素都耐热!常规的烹调加工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专家给出的预防方法是:少吃、不喝汤、将部分部位剔除后再食用。
那么,海鲜里哪些部位必须扔掉呢?
对于贝类,要去除黑色的中肠腺,这是内脏,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对于螃蟹,不能吃的部位有4个,分别是蟹腮、蟹肠、蟹胃、蟹心。
对于海虾,吃的时候最好剔除虾线,不吃虾头。
食用海鲜后如出现疑似中毒表现,要尽快就医。
药娃温馨提示:
1. 海鲜嘌呤过高,患有痛风症、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的人不宜吃海鲜;
2. 过敏体质的人慎食海鲜;
3.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胆囊炎的朋友,适度食用;
4. 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应少吃海鲜,因为含碘较多,可加重病情;
5. 孕妇、幼儿和老年人不宜多吃;
6. 容易腹泻和胃肠敏感的人应少吃。

最后祝大家,用餐愉快!

 成长值: 5520

发表于 2018-9-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螃蟹确实有讲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3-28 21:01 , Processed in 0.703795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