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外] “黑天鹅”的湮灭——娜塔莉·波特曼如何从9.4分坠落至此?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902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4月17日•周二
《看电影》杂志主编 黄海鲲
22:03
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科幻电影《湮灭》最近刷爆了朋友圈,几乎要被外媒捧上天。
电影改编自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曾经在2014年击败了口碑佳作《三体》获得星云奖。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部在国外口碑爆棚的影片自4月13日登陆中国以来,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扑街”。
电影在国内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超高分,更被《这个杀手不太冷》的9.4分甩得远远的。
在大家心目中,娜塔莉·波特曼一直稳居好莱坞一线女星之列,她的作品一向被认为是品质的保证。
那《湮灭》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湮灭了娜塔莉·波特曼身上的光环?
电影讲了一个出轨的女人与其他四个女学霸组成了一个5人“娘子军”,什么装备、皮肤和天赋都不带,组团开黑打王者荣耀。
结果不用说了吧,五个青铜玩家还是妹子玩家,结局一定是被敌方秒杀死得很惨。
作为一个纯正的文科僧,小编哭着表示对电影里的很多物理现象都很难理解......
比如人类也能复制粘贴?
比如头上长花的真·梅花鹿?
比如人形植物和彩色泡泡?
算了,小编只能来扒一扒宅男女神娜塔莉·波特曼的漫漫人生路了~
锁定今晚《今日影评》,《看天下》杂志主编黄海鲲将会来节目为我们深度“把脉”哦~
硬伤一:
强大文学基础为何无法带动电影品质?
一般来讲,如果电影是科幻类型的设定,那么它一定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幻角度的完善上。
但我们发现,影片在这个角度的完善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反而上升到了内心层面。讲述了人的变异,社会学变异。
2016年的口碑之作《降临》也是一部科幻大片,也探讨了一个很深邃的人文命题,可它只是点到即止,反倒给大家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在《湮灭》中,影片把艺术或内心的探讨放得很深,商业和艺术的比重就会失衡。
硬伤二:
角色改变是剧情需要or演员主观意愿?
跟原著相比,电影在改编上,尤其对娜塔莉·波特曼这个角色的改编做了很大调整,
比如在小说里,她并没有发生婚外情,更没有这一段从军的经历。
所以,观众难免会怀疑这是娜塔莉·波特曼的主观意愿。
黄海鲲认为,这种猜测是完全有可能的。
影片里,毫不怕死的5个学霸“娘子军”闯入“闪光”陷阱,可是,只有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其他队员几乎形同路人。
看到这里,小编忍不住开启吐槽模式。这可是有去无回的绝境啊,各位小姐姐就算想cos真人版《绝地求生》,起码也要配个头盔和防护罩吧?
唯一的背包装备还是淘宝同款……
不过还是要恭喜娜塔莉·波特曼最后吃到了鸡。
所以,电影存在这样一个不协调因素。
但这毕竟不是一场独角戏,所以,认为《湮灭》是被娜塔莉·波特曼主导的舆论吐槽越来越多。
但其实,任何一个明星或角色都只是电影工业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零件不断膨胀的结果就是变异。就像《湮灭》里那些生物的变异一样,这一定不正常。
其实,娜塔莉·波特曼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和想法的女演员,她走的每一步都在她的规划之中。
但是为什么在规划之后,去的方向可能往往不是她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呢?
说到这里,小编就不得不普及一下娜塔莉·波特曼的星路历程了~
13岁时主演《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
18岁时出演了《星球大战》。
除此之外,还有《黑天鹅》等等。
但事实上,一个很小就被电影媒介推向人生顶峰的女星,她在聚光灯下面临的沟壑可能就更加宽广。她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了。
包括传说中为了娜塔莉·波特曼“冲奥”量身定制的《第一夫人》,的确让她凭借此片提名了很多奥斯卡奖项,但最终颗粒无收。
作为一部传记片,这个人物没有立住。
第一夫人不是这样,她更多的是女性的自我表达。看来她的这种“自恋”一定是遍布了所有对角色的理解。
然而事与愿违,观众在长时间地欣赏这种“自恋”之后,终会厌倦。
所以有人会评价说,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角色几乎千人一面。
娜塔莉·波特曼虽然聪明,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对自己人生的过分规划反而迷失了自我,“机关算尽”最终却一无所获。
硬伤三:
经典桥段重现为何无法给观众带来震撼?
电影最后,娜塔莉·波特曼和复制人之间进入一种对抗状态,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电影《黑天鹅》最后,她也是和一个分裂出来的自己处于一种对抗状态当中。
有人说,娜塔莉·波特曼学习心理学专业,好像就是在为她出演这个角色做准备,但是观众似乎却没有感受到震撼力。
《黑天鹅》中的对抗来自于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的“自我与自我”之间的争夺。
而《湮灭》表现的是精英阶层对社会变异的思考,它本身在接受度上就有一定的限制,探讨的话题并不是一个大众性的话题。
所以《湮灭》在情感上跟观众的距离拉得很远。
像娜塔莉·波特曼这种高智商学生,她总是会向观众展示她所有美好的那一面。然而我们会感觉,当你永远以完美形象示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当做蜡像。
完美对于观众来讲,是千篇一律的。
有的女演员被自己的美貌湮灭了,而娜塔莉·波特曼可能是被自己的高智商和完美湮灭了。当“完美”变成标签,有时候就变成了捆绑住你的东西。
所以,在智商和情商之间一定有一个要占主导。
一个好的演员应该知道,在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与观众建立一个新联络。有时候这种联络需要适度装傻。
比如情商要占第一位,要和观众建立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智商上的碾压,而是现实情感的沟通。
因此,重新建立起对电影的敬畏感很重要。
只有作为演员去成就这个电影,电影才会成就演员。
你会给《湮灭》
打几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6 19:04 , Processed in 1.15681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