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寻镇江苏扬州 | 邵伯古镇,烟花三月最宜寻古怀旧千年时光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149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27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古城扬州仅一湖之隔的邵伯镇,是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据记载,邵伯之名源于东晋。时任扬州刺史(秦时官制,相当于省长)的谢安,因遭排挤,自请出镇步邱。筑湖埭防洪水,救百姓于水患之中,演绎出一段人间佳话。
当地百姓为纪念谢安,将地名步邱,改为召伯。“召伯”:历史上泛指有政绩的地方官吏。后来这里的湖,也改为了召伯湖。再后来,人们改“召”为“邵”。从此,中国的江淮大地上就有了“邵伯”这个响亮名字。





邵伯,古称甘棠,旧时的商业重镇,京杭大运河的码头,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自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筑埭建镇以来,1600多年的历史。镇上的老街、名亭、古碑、牌楼等等,无一不显现出它的深远和厚重。






邵伯老街建于清康熙年间,古街道路面由近万青条石铺成,绵延三里多,这条石街原是泥土路面,雨天行走甚是不便,后经过民间集资,铺设这条雨不积水、晴不扬尘、平整光滑的石路面。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巷道条石移作他用,但这条大街的条石路面幸运的保存下来。到邵伯老街,您不妨走一走这老街古道,与唐代古石头、宋代古井或明代古宅亦或是清代老店铺来一次邂逅。




古镇,旧巡检司署院内,有著名的古甘棠树。植于公元385年,当地居民为纪念谢安解东涝西旱所植。几百年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相传这珠甘棠树有三奇:一奇无风自动,二奇华而不实,三奇先开后合。品种极其名贵罕见。



古镇的邵伯铁牛可是大大有名。这铁牛长1.98米,高1.10米,重两吨。铸工精细,造型生动,横卧在基座上。史载:清朝康熙年间,淮河大水,邵伯决堤水深13米,百姓受灾严重。于是,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分别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安澜。同时,亦作为水位测定之标识——通过水位上涨到动物脚、身、颈等不同位置,判断出是否会发生水患。
这其中,九牛分别放置于江苏境内的涟水县城东门外、洪泽县的三河闸、高良涧、洪泽湖、高邮马棚湾、邵伯、瓜洲等地;二虎实为石雕壁虎,置于扬州壁虎坝(现扬州湾头镇);一鸡则在江都昭关坝。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只。 





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殊不知每次到扬州龙舟都停泊在大马头,大马头三个字也是乾隆亲笔手书。唐宋以来,大马头就是京杭运河线上的重要港埠,漕船由此过境、货船由此集散、考生由此往返、官员由此赴任或进京,官船的接送、游人的上下,使得“大马头”成为全镇的繁华之地。





位于邵伯镇西的斗野亭,始建于宋朝。该亭雄踞大运河堤之上,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农家炊烟,乐趣无穷。历史上,斗野亭几度兴废。1131年,扬州太守郑兴裔将这座名亭移建至扬州迎恩桥南;嘉定年间,改名为“江淮要津”,名亭之名几近湮没。1809年,邵伯百姓集资重建斗野亭,然而该古亭又毁于兵火,不复存在。
如今的斗野亭内珍藏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墨宝字迹,镌七贤诗碑于壁,可谓是名诗名墨。




邵伯船闸是运河沿线上的最大最古老的船闸,历史可追溯到1600年前。“万舟飞渡一毛轻,闸锁蛟龙浪不惊”,是大批船舶过闸的生动写照。




邵伯湖烟波浩渺,湖面宽广,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誉。站在邵伯湖上体会那风平浪静时的波光如镜和那狂风四起时的白浪排空,再坐上游艇畅游一番。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7 00:17 , Processed in 0.59358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