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携新书《自我成长的力量》与读者见面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33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做这样的活动,我还是挺紧张的”,丛非从说,“你们必须原谅我,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发现我讲的真的挺好的”。观众们被这样幽默的开场白逗笑了。近日,心理咨询师丛非从携新书《自我成长的力量》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举办“你就是自己的归属”读者见面会,与现场150多名读者一起,开启了一场自我力量的发掘之旅。

  为什么要定一场这样主题的分享会? 丛非从回忆起自己刚来北京时候的故事,“2011年来北京,应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归属感,我不知道你们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什么感觉,没有飘洋过海的过来吧,但也有爬山涉水的过来。那时我觉得是比较痛苦的,就是刚来北京,好像是农村人进城的感觉,你什么都不会,你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没有,觉得一切都特别特别难受,那时候我在做销售,我也没什么客户资源,不认识什么人,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干巴巴的跟电脑小眼对大眼。而且那时候刚好我也失恋了,还被中介坑了,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北京姑娘的厉害,不知道你们都有领略过吗?而且因为智商问题,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被坑,所以那时候觉得很悲凉,哎呀!什么也没有,一个人,你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不得不到北六环找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地方去住,隔壁还住了一对小情侣,每天都在走廊里做饭,味道都漂到我的屋里去,我就一个人在屋里吃泡面,第二天,终于病了,还得去上班,记得发烧40度,差点没晕(倒)在地铁里,坚持去上班,特别特别难受,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过比起生活上的艰难来说,我觉得更难得是“为什么活着这么难”?”。

  没有家,没有亲友,没有温暖的北漂生涯,让丛非从痛苦不已,他说“活着真痛苦,但是还是要活下去。”

  这种痛苦不是个体的体验,而是群体的共感,“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一幕感受?就是你都在这个路上,你看到北京这么多立交桥,你往下看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城市好繁华,但是却跟你没有关系”。 在丛非从眼里,这是源自于我们缺乏归属感。而归属感的缺失,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虚弱,缺乏爱与被爱的感知。用丛非丛的话说就是,“我们不再相信别人了”。“就是我们心里没有人来爱,并不是没有人来爱,而是我们不相信我们是被爱的。这是我们最大的挫折和幻想,就是我总觉得在这个世界里没人爱。”

  其次是心里没有所爱,没有寄托,没有所奋斗的事业,也没有想为之奋斗的人。最后,当我们掉入自卑时,便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这种对自我的极度不信任,造成了我们对遇见问题的回避。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交流,丛非从用自己的遭遇举例。

  “我这种长相,和高中生一样,出去非常不受信任,经常有人问讲课老师的小助手来了,老师去哪儿?我觉得我哪里都不好,很多短板。” 但人终究是要成长,在与人生不断的交手中,丛非从慢慢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力量。

  最后,是我们的不自信。“其实不是他人太完美,是我们自己太弱小了。我们总是带着对别人的想象,带着对外部世界的幻想面对问题,这样会造成我们的不自信。”

  现场观众频频点头,丛非丛最后总结道:“所以我们失去了归属感,无非就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爱我们,我们不相信别人会爱我们。第二个原因:我们心里没有所爱,没有寄托,既没有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又没有想为它奋斗的人。有的人吧,比较俗,就是想为赚钱而奋斗,那也很好呀,赚钱能获得很多的快乐,可是有的人赚钱都赚的很无奈,都是不得不赚钱,一点都不爱,是“不得不”。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相信自己不行,我们非常“自信”的认为自己“不行”,然后你就觉得无力感非常大,这就是我们没有了归属感。”

  未来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呢?是要乐观地认为未来一片光明,还是小心翼翼地觉得未来布满荆棘,处处是困难呢? 都不是,未来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坏,它不如我们想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如我们担心的那样艰难。

  每个人对未来的幻想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来源于童年经验的迥异。为了引起与观众的共鸣,丛非从用身边小事打比方说,当你小时候,好不容易考一个满分,你的母亲却告诫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还存在着更多意料之外的挑战。经年累月,耳濡目染,你慢慢就会认为,在未知的时间与地点有许多困难,这就是未来的模样。

  但如同丛非从一直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原生家庭决定了你的一切,只是原生家庭给你设定了初始值。如果你没有觉知,没有其他大的能够影响你的因素,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人。那么,你将始终停留在初始值上。一直活成时候的模样。所谓成长,就是我敢于活出我自己,活成不一样。

  丛非从认为,这些连续的否定会造成我们的自卑。对于客服自卑,丛非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放低你的目标。这听起来非常不“健康”的建议,却是非常有效的克服办法。降低自我期许,可以有效减少焦虑减少无谓的能量消耗,到达一种放松的状态。

  生活是,工作也是。工作不是奴隶式劳动。“勤能补拙这句话真是害了我半辈子呀”,比起埋头苦干,丛非从觉得“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更重要”。“敢于和别人不一样才是你最大的创造力,才能带来财富。而创造力,正式源于放松。”

  放松,意味着不怕失去,意味着允许自己犯错。“你这一生有多少次是为了对而做事,又有多少次是为了自己开心自己爽而活的?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可怜。”

  只有放松,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可爱。才会找回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内心获得充实,丛非从引用了一句诗词,就会真的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

  观众们对于丛非从的发言纷纷表示很有共鸣。提问环节中,有不少忠实读者踊跃提问,从人生际遇,到婚恋感情,大家的问题五花八门。对于每一个问题,丛非从都给予耐心回答。“成长不是成为我们所厌恶的人,而是多了一种可能,你可以成为自己厌恶的人,你也可以选择不成为自己厌恶的那种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幸福,打开了我们内心的限制。”


《自我成长的力量》  丛非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我成长的力量》  丛非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丛非从近年来最具影响力、历经考验与实践的45篇精选文章。从亲密关系、安全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原生家庭、成熟的人格等等不同角度……发表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语言幽默精辟,对人的心理有较深刻而圆融的洞见。

  本书作者系众多心理平台 和媒体的一线邀约作者,曾获2015年最佳心理科普作者第三名(14097票,壹心理提供)。

  本书内容结合读者普遍性的困惑,以亲密关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安全感、成熟的人格、自我发展与完善等不同的主题,发表了作者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作者对大众的心理困惑有准确的把握,对人的情感、认知有深入、系统的体察。语言冷感而幽默,阅读感轻松。但内容本质理性而温暖,动人且充满正能量。45篇成长主张使我们可以觉察自己、改变自己、活出自己,收获更好的命运!

  作者简介

  丛非从

  自由心理咨询师、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 北京丛非从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10余年心理学专业积淀,深邃与有趣并存,被学员称为“丛牌挖掘机”。长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萨提亚模式自我成长工作坊”“OH卡探索潜意识工作坊”等课程,深度疗愈上千人。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书。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9 10:30 , Processed in 1.10314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