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171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如期揭晓,代表我国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一批企业和项目进入公众视野。
  与往届相比,本届获奖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占比突出,传统制造业也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持续推动两化融合,通过开拓创新、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成效显著,两化深度融合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两化融合的顶层设计逐步加强,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日益健全,国际话语权逐渐增强。同时,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贯彻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工业互联网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引领效果。此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仍面临一些挑战。目前,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融合生态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防止差距扩大。同时,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两化融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尤其是我国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方面依旧相对薄弱,成为制约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性障碍。此外,制度法律环境有待完善,支持融合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同时,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系统性突破,推动制造企业以及各类服务提供商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加快解决方案的规模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尽快建立支持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政策规划体系,完善资金财税机制,加大对融合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适应融合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与激励机制,推动融合发展“中国方案”“走出去”。(作者:黄 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03:59 , Processed in 1.65909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