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给世界写封信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2919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忆斯
2013年6月13日,英国谢菲尔德市一个五岁的男孩托比·利特尔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念头:“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念头一起,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国家?托比在妈妈萨宾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捷径——查联合国有多少个成员国。结果他得到了一个数字:193。幸运的是,直到2017年,这个数字依然没变。
接下来的问题接踵而至,托比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不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难上加难。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英文,还要学习一些其他文字,他要找到193个国家(也包括他自己所在的英国)的收信者,还要想给他们提什么问题……得到答案不易,而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想出各有针对的问题,同样是一项充满学习与发现的巨大工程。
托比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要了解它,他想要了解那些在不同地方的人,他想要通过一封封信连接他们。最终,这个孩子成功了。在六岁生日来临前,托比给193个国家寄去了自己一字一字写出来的信,并都收到了回信。几乎就在同时,美国作家塔那西斯·科茨也在构思一封信,一封写给自己十五岁儿子的信。信在科茨和儿子之间绝非嘘寒问暖或者释疑解惑,更像是一根脐带,一根连接他们父子与自己的黑人祖先的脐带,里面流淌的除了血脉,还有灵魂。
一封信写好了,科茨又写了第二封信,第三封信。信的行文是私人叙事,但内容却涉及政治与法律的议题,比如谁是人民的问题,以及黑人的身份认同的问题。科茨从美国建国史以及黑奴的历史讲起,四百年时间的重量,让这三封“家书”成为一部“身份政治”的力作。科茨充满文学性的语言并非为了遗忘与和解,他想唤醒黑人的种族意识,他告诉黑人精英们别再“自以为是白人”,他甚至告诉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黑人,你在这个国家注定就是低(白)人一等的。”
上面的故事来自两本书,一本是收录托比数十封信的《亲爱的世界,你好呀》,一本是收录科茨写给儿子三封长信的《在世界与我之间》。这是两本不一样的书,但都是关于信的书,前者是一个孩子写给全世界,后者是一个父亲写给他的孩子,或者说写给他自己。这两本书关乎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世界),一个是时间(历史)。
天真无邪的托比想伸出双臂,给世界一个大大的拥抱。而科茨则告诉儿子:“在世界与你之间隔着一个种族主义的屏障,使你无法尽情地拥抱世界、享受世界呈现给你的全部可能性。”我忽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能否让托比和科茨相互写一封信?如果可行,从他们的信中我们应该可以读出——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命题的答案。
《在世界与我之间》的第一封信结尾,科茨写给儿子:“你每天早上醒来,必须认识到没有什么承诺牢不可破,甚至早上可以醒来这件事本身也不确定。这不是绝望。”这,简直就是存在主义的行为准则。想起之前读君特·菲加尔编的《海德格尔与荣格通信集》,荣格给海德格尔去信,引用了一段里瓦格尔的话:“时间是持驻的。时间是河流的堤岸,我们在这堤岸之间掠过。”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04:55 , Processed in 1.75122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