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一位昆虫学家的自然笔记:《草地上的嗡嗡声》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33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0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草地上的嗡嗡声:一位昆虫学家的自然笔记》 [英]戴夫·古尔森 林金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段法国乡间的自然小史

  一个耗费十年打造的生态复育奇迹

  鲸、熊猫、老虎等大型动物固然富有魅力,但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昆虫也同样值得人关注。我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了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光是栖息在法国一片乡间草地上的生物,就存在着无限尚待解释的有趣秘密。

  报死窃蠹如何找寻配偶?讨人厌的苍蝇究竟有多重要?蝴蝶的斑点是它们使出的障眼法?花朵每天都在上演“后宫争夺”?……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若干为研究植物和昆虫的秘密生活进行的精彩实验,带领读者感受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2003年,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在法国中部乡间买下一片荒废的农舍。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努力恢复这片草地的生态系统,而落脚在这片草地的昆虫和植物,很多都是他在科学生涯中研究过的种类。

  本书中,古尔森介绍了报死窃蠹如何报死讯、讨人厌的苍蝇究竟多重要、蝴蝶斑点有什么用处、花朵如何尔虞我诈地争取授粉等生物知识,设法说明这些生物在行为与生态方面的诸多迷人细节,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的角色,进而提醒读者珍惜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蹲下身来仔细观察,领略以往未曾发现过的美妙生命光谱。

  作者简介

  [英]戴夫·古尔森(Dave Goulson),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及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曾于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学,现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生物学教授。他于2006年成立熊蜂保育信托,投身具有开创性的保育工作,获得文化遗产彩券基金最佳环境计划奖,2010年被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委员会评为“年度社会改革者”,2013年获得伦敦动物学会颁发的生物保育马什奖,2015年在《BBC野生动物杂志》评出的“50位环保英雄”中位居第八。他的上本著作《螫针的故事》被评为《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书籍,同时入围塞缪尔·强森奖。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戴夫·古尔森是资深的生物学家和环保人士,本书是他在法国乡间一处荒废农舍进行生态复育时所记下的见闻。作者行文风趣幽默,善于将复杂枯燥的实验与自身的经历相结合,讲述得如同故事一般精彩。古尔森发表的科研论文超过230篇,同时还出版了多本图书,其中2013年出版的《螫针的故事》被《西雅图时报》评为年度最佳书籍,同时还入围了塞缪尔·强森奖,这也是对他写作实力证明。

  2。本书中,作者不仅讲到了草地生物的奇闻趣事,更提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各类杀虫剂和化学农药的滥用正在使野生生物不断付出代价,而这些野生生物的衰亡在短时间内又往往难以被察觉。人类仰赖物种之间复杂的互动网络来获取食物、干净的水和空气,如果我们再不从过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现在拥有的美好一切。

  媒体推荐

  太壮丽了!阅读本书最愉悦之处是听着多样性物种在字里行间嗡嗡鸣叫。——《泰晤士报》

  这不是一本灌输知识的自然科普类读物,它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渺小,以及对自然的无知。——《旁观者周刊》

  古尔森的作品不仅内容翔实,更富含高度的娱乐性。对任何一位喜欢自然生物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必读书籍。——《独立报》

  古尔森巧妙融合了爱德华·威尔森与巴里·洛佩兹的笔法,才华洋溢。后院里的博物学家,不管他们身居何处,都乐于有这本机智、风趣又深刻的指南作伴。——《书单》

  本书绝非漫谈野生生物的浪漫见闻录。古尔森擅长将深奥的生物学概念与生动有趣的描述交织,全书俨然精致迷人的生态史宝库。——《BBC野生动物》

  古尔森是近年来横跨自然写作、博物学与科研报告三界最亮眼的新秀之一。——《观察家报》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9 07:07 , Processed in 1.64274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