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英特尔用事实告诉业界:仍是半导体王者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331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灰铜v1_03紫铜v1_03紫银v1_01灰铜v3_01紫铜v2_02绿金v3_01绿银v3_02绿金v1_01绿铜v3_02灰金v1_04红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0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新认识英特尔,从它的10纳米技术开始。

9月19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英特尔精尖制造日”活动,展示了多项英特尔的重要制程工艺:英特尔10纳米制程功耗和性能的最新细节以及英特尔首款10纳米FPGA的计划,除此之外,还首次向外界“摩尔定律”已死的说法作了回应,展示了英特尔对于技术的信心。

图为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杨旭

“英特尔精尖制造日”向外界展示了英特尔在半导体核心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接受采访时说:“老虎不发威,当我们是病猫!”这是杨旭和英特尔少有的向外界表达出的“强硬”态度。

英特尔是一个低调的半导体巨人,但是近年来遭遇了各种调侃,此次活动上,英特尔向外界展示了先进的制程等核心的半导体技术,以实力向外界真名其仍是半导体王者。

摩尔定律未死

任何一个和计算机相关的人一定都听过“摩尔定律”,这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先生提出来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规律。

摩尔定律主要意思是说,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句话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近两年时间就会翻一倍以上,也就是,“性能提高,成本降低”。

摩尔定律一直都是芯片产业的准则,但是,近两年间,有些企业和媒体在社会上掀起了另一种声音:摩尔定律已死。他们认为,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摩尔定律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单纯对产品硬件的性能的追求是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

摩尔定律已死?作为这个行业准则的发源地,英特尔是最有发言权的。

摩尔定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行业标准,它揭示的不仅是一个技术规律,更是一个数字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当半导体制造能力按照一个有节奏的方式前进的时候,任何依赖于计算的商业模式的成本都会不断下降,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图为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集团总裁 Stacy Smith

假如摩尔定律成了一种效应,又会如何?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集团总裁Stacy Smith表示,如果把性能每两年翻一番这个发展速度放到其他行业,那社会将是不可思议的:汽车行业,现在只需一加仑汽油,即可行驶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农业生产力,现在只用一平方公里土地,即可养活全部地球人;太空旅行,速度现在可以提升至300倍光速。

摩尔定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强有效动力,使人们能够相互连接、进行娱乐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计算力,世界各地的创新者可以更好更快同时更低成本地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问题,从而一点一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英特尔精尖制造日”活动上, Stacy Smith全球首次展示“Cannon Lake”10纳米晶圆,他表示,“它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晶体管和最小的金属间距,从而实现了业内最高的晶体管密度,领先其他“10纳米”整整一代,以时间来算,则领先3年时间。”

用10纳米,来宣告摩尔定律未死。

英特尔对于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是十分自信的,最新的是10纳米晶圆工艺采用第三代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以及超微缩技术,运用多图案成形的设计,使英特尔延续了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满足客户端、服务器以及其它各类市场的需求。

英特尔10纳米制程的最小栅极间距从70纳米缩小至54纳米,最小金属间距从52纳米缩小至36纳米。尺寸的缩小使得逻辑晶体管密度可达到每平方毫米1.008亿个晶体管,是之前英特尔14纳米制程的2.7倍,是业界其他“10纳米”制程的2倍。

英特尔这次是下了“狠招”。近五年,全球PC产业的不断下滑对英特尔的业务产生了影响,这也使芯片竞争的格局发生了一些改变。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持续热度让三星的芯片制造被大力调动,甚至有传言说三星将会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制造商。这些说法让英特尔必须做出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

图为英特尔高级院士、技术与制造事业部制程架构与集成总监 Mark Bohr

在活动现场,英特尔直“怼”三星和台积电,英特尔高级院士、技术与制造事业部制程架构与集成总监Mark Bohr在现场展示了一份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10纳米技术密度对比,称:“英特尔10纳米制程技术通过超微缩的方式保证了密度的绝对领先,该技术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将会比友商的‘10纳米’技术整整领先一代。”英特尔用自信的口吻,对两者实行了点名“教育”。

英特尔大举进攻代工市场

摩尔定律有三大支柱:市场需求、技术支撑以及先进设计。

在技术层面,英特尔作为一家老牌厂商,在企业成长中掌握了大量关键性技术,积累了大量发展经验,这也是其能有如此规模的根本。英特尔不缺技术与新技术的开发,他们需要的,是新市场与新设计。

图为英特尔副总裁、晶圆代工业务联席总经理 Zane Ball

因为人口红利的关系,不管在哪个行业,中国市场都会成为最诱人的蛋糕之一。英特尔副总裁、晶圆代工业务联席总经理Zane Ball表示,中国是至关重要的代工市场,占有者58.5%的半导体消费量,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不过,具有晶圆代工业务能力的公司只有少数,英特尔的加入,将会给生态伙伴更多的选择。英特尔开放的芯片制程工艺包括22纳米、14纳米及10纳米等。

没错,就是晶圆代工业务,英特尔除了在技术上要碾压对手外,还要在代工市场和他们争一争。

先来了解一下晶圆,晶圆是制作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硅芯片,而晶圆制造则是数字时代全球资金最密集、技术最尖端的领域,Stacy Smith称,建造并装配一家顶尖晶圆厂的花费是巨大的,大约需要100亿美元,而且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建立晶圆厂的负荷是沉重的,对于英特尔这个有历史气息的巨头来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六家晶圆厂,其中一家位于中国大连。所以大多数的IT企业,如高通、苹果、华为等都把芯片设计交给其他的晶圆代工厂来生产。

目前,在晶圆代工市场,具有保持摩尔定律发展速度的厂商已经很少了,能够追随其后的也只剩先入场的台积电、后入场的三星和新入场的英特尔了。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根据分析机构Gartner的统计,2016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约为530亿美元,而台积电以294.3亿美元的收入占比56%,占据着市场榜首的位置。

而三星进入代工业务晚于台积电,年收入也和之相去甚远,不过,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是三星的一个机遇,同时三星也不断投入资金到这个市场。今年7月份,三星对外宣布将耗费超过180亿美元投资多个半导体生产线,其中对晶圆代工厂的投入超过50亿美元。

相比较之下,英特尔就是一个“新玩家”了。从去年开始,英特尔才正式开放代工业务,但作为技术型玩家,英特尔显然不甘于后,根据英特尔给出的数据显示,从2012开始,英特尔就已经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至今已累计投入487.94亿美元。

这场竞争的玩家不多,但过程却很激烈,光是每年上百亿的投入就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目前来看,三家似乎各有优势,大有三足鼎立的趋势,但第一只有一个,未来也会出现更大的争抢和厮杀。

中国IC产业将世界瞩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会达到44ZB,而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会达到8ZB,占全球的近五分之一。

同时,到2020年,中国的ICT产业将会达到5300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IC市场同样会在2020年达到1390亿美元的巨大规模。面对有着如此市场的未来,杨旭强调,英特尔将会一直处于计算的中心。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做中国高价值合作伙伴是英特尔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从1985年开始,英特尔根植中国32年,并深入布局半导体精尖制造,不断加强投资合作。目前,英特尔是在华高科技领域最大外国投资企业之一,协议总投入约为130亿美元。

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是长远的,它支持中国自主创新的举措,并提供越来越多本土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来帮助中国用户提升智能时代的产品体验。而在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下,英特尔也会更加快速地追逐摩尔定律。性能更强,价格更低,相信在中国IC市场的驱动和英特尔技术的努力下,摩尔定律会让未来更加精彩。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11:35 , Processed in 1.43166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