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中国伞王”毕六福,中国桐油纸伞的最后的守望者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49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银v1_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今天我们来说说伞,说说那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油纸伞,其实,“伞”的正体字是“傘”,是相聚在一起的五个“人”,代表了贵人庇护、五子登科、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等吉祥的寓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装点了许多年轻人的梦......
   油纸伞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伞,本身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油纸伞的不仅有遮阳蔽雨功能,更具有观赏装饰、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价值,其浓郁厚重的色彩、雅致天成的美感将中国古典美女温柔婉约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而在距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四川泸州,就有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水“毕六福”油纸伞。
   前些天,一直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有独钟的书影老师来重庆,就陪着他去了一趟四川泸州的分水岭镇,专程去拜访“中国伞王”毕六福老先生和他的蜚声海内外的分水油纸伞......
   分水岭镇位于泸州南面的长江、沱江两江环抱中,属于四川泸州的江阳区,一条昔日的古盐道穿镇而过,给分水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在那条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上,一栋老房子摇摇欲坠地立在街边,这就是分水油纸伞厂的厂房,这里生产的油纸伞,作为雨具,已经被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
   去分水岭的交通很方便,汽车在“分水岭”高速路口下道后,沿着路标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油纸伞厂,现在的分水油纸伞厂,又名“传统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看起来这里已经肩负起了对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重任了。
   我们那天的运气还真不错,经工人们指点,我们正好在车间里见到了正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干活的“中国伞王”毕六福老师。毕老师当时正在用刀在一根根竹棍上削制着油纸伞上最关键的部位:竹跳开关,他说他第二天就要去外地出差,而这“一片双档”的小开关的制作一向是由他在把关的,怕他离开了其他人弄不好,只好利用那天下午的时间加班加点,将那几百个开关做好。
   看他那么忙,我们也不好意思请他带我们参观了,好在毕老师就在大车间的门口干活,可以随时解答我们的疑问。毕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分水岭的油纸伞制作,承袭了很古老的手工工艺,光是对油纸伞材料的选择上就极为严格,伞胚用料是产于泸州纳溪一带的楠竹,伞托则须选用大山里多年生的岩桐木,而表贴伞面的纸张则一直都是从贵州进的土法皮纸......
   除了对材质的精挑细选,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序更是繁复之极,据毕老师介绍,他们家的一把油纸伞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要经历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等几个大流程上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需要近半月的功夫才能完成。
   而且制作油纸伞,天气也非常重要,因为气候会影响伞骨的成型和纸面的平整,“太阳太大了不行,阴雨绵绵也不行”毕老师说起天气对油纸伞制作的影响就连声叹气,没想到油纸伞制作还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啊!
   一根根线,细如丝;一根根竹,密如篾,一张张彩绘油纸,细细地刷上桐油,粘在撑起的龙骨架上,“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那天车间里的工人不多,就边看边拍,工人们有的在粘纸、有的在伞的骨架上绕线,有的在编织彩线......而角落里的一位女工正好在给一把把伞骨上“糊纸”,正好过去记录下了这个过程。
   毕老师告诉我们,分水油纸伞和国内其他油纸伞最大的不同就是分水油纸伞是由一张张的纸“拼接”而成的,而其他地区的油纸伞大多是一张整的大纸做的。而“糊纸”拼接这道工艺也是分水油纸伞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了。正好当时车间里的一把“巨大”的伞到了这道工序,毕老师便亲自上阵为我们演示,只见他灵巧而快速地将一张张印有花纹的纸片粘贴在巨大的伞架上,一边糊纸一边抹平,技艺娴熟得就像音乐家在钢琴上演奏一样......
   作为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毕老师是在是太忙了,他是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也是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他那天是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向我们介绍着,我们也不忍心耽误他太多的时间,毕老师就让老板娘陪着我们去他们家四处转转......
   在他们家老宅子唯一一间有窗户的房子里,我们见到了毕老师最自豪的“石头印刷机”,老板娘说他们家的大部分的伞面图案都是这块石头“印刷”出来的,运气不错,我们那天也正好拍到了这古老印刷机是怎么工作的......
   老板娘说,他们家油纸伞的伞面,除了这“版印”,还有手造纸和手绘的,一共三种,而这三种油纸伞又根据制作工艺分为满穿、半穿和普通型三种,这“满穿伞”可是他们家祖上传下的'绝技"哦,即用五色丝线在伞骨上穿渡二千多针,看上去就精美绝伦、漂亮无比。而且,不同的制作工艺的油纸伞也价格不等,满穿最贵,在300元左右,半穿200元左右,普通型100元,分水油纸伞除了伞面漂亮,工艺细致之外,是实实在在可以挡风遮雨的。
  “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在和毕老师的交谈中,他嘴里反复地说着这两句话,他说这是他们家的“祖训”,毕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位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正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成为了中国桐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并将纸伞工艺代代相传......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23:19 , Processed in 1.33014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