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行歌千年,“乞巧”女儿节惊艳魅力陇南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一度的七夕还有一周,甘肃陇南的“乞巧”节从七月初一到初七,将在陇南的西和上演。这“乞巧”节到底有谁知?来,先与我一起去探班普及一下,明天会给你带来更精彩的瞬间——
乞巧文化是中国丰厚文化资源丛中的一朵奇葩,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陇南西汉水流域的秦人遗风,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结束,历经七天八夜,姑娘们以虔诚的心情、隆重的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和如愿配婚、生活幸福美满。其活动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人数之众多,在国内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
陇南乞巧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女儿梦想,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女儿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以“巧”实现自我价值、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生追求。几千年来,乞巧被陇南的女儿们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而世代相传,衍以为俗。
“乞巧”的程序大概分7道,穿戴一新去拜巧,相互拜巧时,为了壮大声势,乞巧组织者要求除坐巧处留守的以外所有姑娘都尽量参加,姑娘们着意打扮、穿戴一新,成排列队,前面的姑娘手捧香盒,盘内放着各种祭品和馈赠对方的礼品---巧芽,列队行进中,小姑娘安排牵手,大姑娘执扇、着帕,她们经过村庄时,边走边唱乞巧歌,出了村庄后,欢声笑语不断。
姑娘自己碗底的投影图案被大家确认为心灵、手巧、吉利、祥瑞时,心中十分高兴,一定要将碗中的水猛喝一口,其意是使虔诚乞巧得来的这一切真正为自己所有,长期在身上显灵,照瓣乞巧活动在期待、兴奋、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历时两三个小时方告结束。
唱巧主要体现在歌唱和动作上。巧歌的韵调悠扬婉转,欢快明朗,其中夹杂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欢欣中寄寓着无限期盼,抒情中隐含着些许忧愁,其韵调千年不变,且越唱越柔婉,越唱越传神;唱巧时的动作以十字步配合双臂上下左右摆动伸展为主,道具为人手两把大折扇,每一首巧歌演唱结束时都要组合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造型,如“中国乞巧”等组字造型就反映出了陇南人民对乞巧节越来越好的美好期盼。
华丽时尚的乞巧服装格外瞩目,乞巧时姑娘们穿的节日服装,随着时代的不同常有变化,上世纪30年代以前,大多上穿绣边斜襟的花短袄,下着绣花的百褶长裙或花裤子。40年代初期,开始慢慢流行上身为单色斜襟的短褂,下着红色或绿色的宽裤,后期又出现了二蓝市布旗袍,目前,姑娘们的节日服装可谓华丽时尚、异彩纷呈。
陇南西和,中国乞巧之乡,承载着陇南儿女的千年女儿梦和千年幸福梦,源远流长、久盛不衰,传承着秦人古老遗风,根植于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地,从3000年的历史积淀中凝炼而成。
生生不息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女儿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以“巧”实现自我价值、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生追求,成为广大群众共享精神文化大餐。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3000年后的今天,在契而不舍得守护与传承下,弦歌不辍,美“梦”正酣,亦与世界共享。
又到一年七月七,又是一年唱巧时,生生不息、代代传唱。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初七,陇南乞巧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程式之完整,国内绝无仅有,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态传承。
陇南大力实施乞巧文化组建乞巧文化传习所、乞巧文化博物馆、校园乞巧艺术团,扶持培养和评选命名一批“乞巧世家”“乞巧之家”和“乞巧文化传承人”,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刊了《乞巧》杂志,以乞巧为题材,创作了大型秦腔剧、舞台剧、微电影、动漫片、连环画和主题曲等一批文艺精品,极大地丰富了乞巧文化的传承载体,使陇南乞巧这朵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散发出迷人“幽香”。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29 00:52 , Processed in 1.22643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