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纳粹医生》剖析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691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纳粹医生》剖析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



  在奥斯维辛,纳粹医生主持了100万受害者中绝大部分人的被杀。“奥斯维辛就像一场医学手术”,“从一开始到结束,屠杀都是由医生来领导的。” 一位幸存者说。你看,本该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却在纳粹体制的掩盖下肆意妄为、大加杀戮,真是可恨之极。

  一位原来如此敏感的人深深浸入纳粹的意识形态,就使得他既是富有同情心的精神病医生,又成为了医学刽子手。

  被称为“党卫队制服中的人”的恩斯特·B,他有着一种怎样的人格特点?

  “其邪恶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希特勒”的纳粹医生是谁?约瑟夫·门格勒的双胞胎实验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实施的?

  《纳粹医生》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它通过对40个左右的纳粹(其中29个纳粹医生)和80个纳粹受害者(其中40个成为纳粹的医学助手)的访谈,作者试图进入纳粹医生的心理世界。本书的研究目的并非简单的谴责邪恶,更多地是为了“理解邪恶”。确切地说,作者试图从医生这个角色入手去回答: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如果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又需要什么样的构件?

  《纳粹医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与其说是纳粹的危险,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蕴藏的危险。历史上奥斯维辛这样的恐怖时刻并不多见,但是现实中像“斯坦福实验”中那样的“微纳粹”时刻却比比皆是——警察的刑讯逼供、强拆中的打手、打人的城管……有多少“普通人”在完成“角色转换”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地作恶?游行中打砸抢烧,文革中的学生打老师,网络世界的语言暴力,又有多少人在“集体”的遮蔽下中施暴?当一个人“脱下”作为个体的自我,“穿上”他者的身份,并隐身于集体的庇护,作恶行就变得轻松自如。而对于小恶汇聚成大恶,有时候“普通人”所需做的全部就是“别过头去”。纳粹之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

  作者简介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是约翰·杰伊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的著名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他广受好评的众多著述中包括《生中之死:广岛幸存者》(美国国家图书奖)、《断裂之联结:死亡与生命的延续》、《多变之人》和《毁灭这个世界来拯救它》。

  媒体评论

  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如果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又需要什么样的构件?《纳粹医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与其说是纳粹的危险,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蕴藏的危险。纳粹之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刘瑜

  一座纪念碑式的揭露,对彻底违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可怕描述,在大屠杀研究上的惊人贡献。——弗朗辛•德•波莱西克斯•格雷

  必读之书……在这一领域卓然领先,英语文献中无可匹敌者。 ——劳尔·希尔贝格,《欧洲犹太人的毁灭》的作者

  一部强力警醒之作,不仅是不忘已发生之事,而且提示着一种石碑般的邪恶——一些受训去进行治疗和治愈的人所犯下的邪恶。——罗伯特·科尔斯,《波士顿环球报》

  这不仅是目前已有的关于医学伦理学的最重要著作之一,而且融入了历史编纂学,对第三帝国和国家社会主义所犯罪行做了令人信服的心理学解说。在我看来,不参考这样的心理学解说,未来无人能够深刻地描述那个时代。 ——尼尔·安切生,《纽约图书评论》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0 17:57 | 只看该作者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貌似就是这么奇怪,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9 12:56 , Processed in 4.144095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