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13/08/22]《黄仁宇作品集》作者:黄仁宇【易水西风】

[复制链接]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8-22更新。文本更新。《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三本换成塞班书友路人甲1990校对的版本,感谢~

  黄仁宇的合集电子书网上已经有不少版本了,这次主要是因为翻看《万历十五年》时发现几个电子版文本上都有一些明显的问题,所以才重做了这套书。文本用的是很早以前素心学苑的版本(可能一些老书友还记得这个网站),又经过重新整理修正,应该是当前比较好的文本了。合集中还是只收入了网上比较常见的4本书: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如果有喜欢历史的书友还没看过这几本书,那就太遗憾了,推荐一观~

作品推荐: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按现代大史家钱穆先生之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以观之,则黄仁宇先生之欲树国民历史性格功不可没。从历史观点和著作风格来看,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做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黄仁宇先生的史学成就,不在于他对具体史实的精细考订,也不在于他优美动人的文笔,而在于他在史实和史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历史演化的一般法则和理论模式,并将之运用于具体的历史研究。归纳演绎巧妙配合,抽象与假设并用,人性关怀渗入理性思考。其别具特色的“大历史”观既继承了司马迁提出的“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优良传统,也得益于其对西方历史研究的深切理解,可谓是隔代遗传与横向嫁接,中西交融之作。

  本电子书收录了黄仁宇的四部代表作品:

  《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作者简介:

  黄仁宇,著名华裔历史学家。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弃文从伍,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作战。1950年退伍后负笈美国,以34岁的“高龄”从大学三年级读起,于1964年获得密执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此后,他先后在南伊利诺伊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从事研究工作。1979年曾赴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撰写明朝部分。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享年82岁。

  1979年,黄仁宇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出版,受到广泛好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出版了《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地北天南叙古今》、《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书,几乎每本都受到热烈追捧,以致一时“黄书走红”,有人开始筹办“黄学研究会”,并申请创办《黄学研究》学术丛刊。难怪有人感叹在二十世纪最后十余年间,一名华裔历史学家、美国的退休教授,竟成为史学界在中国大陆影响最大、名声最著的一人,也真算是一个“异数”。

内容简介:

  中国大历史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对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

  在本书中,作者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出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

  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尤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一部有关中国历史的漫笔集。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列举了约2000年历史中的几十个重要人物,以之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

  本书重点在于用“大历史”观论述中国历史,及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之体裁为主,所叙事之影响,已远逾当时人之人身经验。

  本书和黄仁宇的其他作品一样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领悟,亦深刻表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以小见大,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写作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20余年畅销不衰,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方式,实为历史著作的奇迹。不夸张地说,在《万历十五年》之后,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历史书写作和阅读的黄仁宇时代。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本书旨在在20世纪末期对资本主义作了一个概略的回顾与前瞻。书中着重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却是以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参照系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作者“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作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本书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其论说简洁、雄辩,剖析深刻,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者的主要参考书。

版本说明:

  本电子书原始文本来自素心学苑,《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三本书由塞班论坛书友“路人甲1990”校对,感谢。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21:11 , Processed in 0.73785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