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喜马拉雅的向往—尼泊尔EBC大环线徒步纪实(中)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162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BC是Everest Base Camp缩写,本意特指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内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但由于EBC这一称呼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大于萨加玛塔,所以大家将去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徒步说成去EBC徒步了。
而EBC线又根据路程长短及难度分成几种环线。我选择了走最难的超级EBC大环线,多走了两个垭口和两条沟,一次虐个够。
06
顺时针出发:南池巴扎Namche Bazar -Thame村
2018年3月18日,EBC徒步第四天:南池巴扎Namche Bazar ( 3440米 )至Thame村 ( 3800米 ),用时约4小时40分。
风和日丽,一路的山地乡村风光,随着爬升树木逐渐稀少。
7时40分出发,向南池的西北方向,将要沿很少徒步者走的波特柯西河谷逆流而上,我们走的是顺时针大环。



回望南池,太阳从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升起,光芒四射,十天后再重返此地。



走不多远,就穿过一片丛林,遇见了上学的孩子


尼泊尔式佛塔,背景是Kwangde峰(6187米)




前望,要沿着前方白塔那条路走,还未开始农忙,村子显得冷清。



山坡上开荒出来的农田,春初还未播种,背景雪山是Kangtega甘地嘉峰 (6685米)。



村门旁有一煨桑台,有村民向着神山贡比优拉Khumbi yul Lha(海拨5761米)叩拜,没看到有叩长头的,应是西藏才特有,反正没遇见过。



村中回望Kangtega甘地嘉峰 (6685米)




出了村,就要沿这条Z型路,斜切翻过前面的小山包,当时心里叫苦,可相比后面几天要走的路,这里算是坦途了,左上侧雪山是Kwangde峰(6187米)山系的其中一峰。



将要过这道桥,跨过河谷对面。


桥上拍的,南池方向的波特柯西河谷和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与Kangtega甘地嘉峰 (6685米)。


又遇牛队,村民的物资全靠这些人背牛驮来运送,背后雪山是Kwangde雪山(6187米)。


已经是海拨3800米,树木已变得稀少。



Thame村 ( 3800米 ) 正对着Kwangde雪山(6187米)群,左侧是波特柯西河谷,有山有水。



美丽的山村,能在此住上一晚,是幸事。


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特写,有云环绕的雪山更有气势。


这棵不屈的独树,天天对着雪山,不知它心中想着什么。




傍晚时分,日照金山即将开始,左侧是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右侧是Kangtega甘地嘉峰(6685米)。



17时47分的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




18时14分的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完美的日落,此时,更喜欢日落后的雪山,高贵神秘。




07
向北出发:Thame村 -Lungden村
2018年3月19日EBC徒步第五天:Thame村 ( 3800米 )至 Lungden村 (4380米 ),爬升538米,用时5小时40分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路的缓坡爬升,路不难走,但是随着海拨升高到4000米以上时,高原缺氧的感觉开始明显,呼吸急促、大口喘气,路程不长,继续适应。
早上5时,静候日出。






村子显得很干净,难以想象是一个贫穷国家深山里的山村。




登上高处,回望Thame村 ( 3800米 ),背景雪山是南池方向 ( 南向 ) 的Thamserku旦色库峰(6608米)。



很空灵的感觉


难以忘却的小女孩,很想知道小女孩有否去上学


打柴归来的老妇人


转弯后,又看到一个村落




继续前行,要过一座支流的铁桥,斜切前面的山坡。队员们的间隔开始拉远了,所谓的高反不同程度的呈现了出来。



小溪里的冰花,此时的气温应在0度左右。
途中休息时的背夫,年轻时尚、充满活力。他们虽然年轻,却能体察人心,每每都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却又从不提额外的报酬,当然,我们亦心甘情愿给点小费,每天也就200至300尼币 ( 人民币约12至19元 ) 。这次旅程,除了壮美的风光,这几个夏尔巴小青年,是令我最难忘的。



回望走过来的路


植被已稀少




小路边的这些农舍,许多都可以投宿的,还售卖些干粮、茶水、饮料,有时间不赶路的话,在此发一二天呆,是不错的享受。






景色不惊艳,却是一路纯静的愉悦




07
第一个垭口:Renjo Pass仁佐垭口
2018年3月20日EBC徒步第六天:Lungden村 (4380米 ) 翻越Renjo Pass仁佐垭口(5345米),目的地 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海拨4380米爬升965米再下降555米,共用时13小时30分钟。
5时55分,走出客栈拍的第一张图片。



6时17分启程上路,前方的山峰不知名字,山型非常好看。



回望Lungden村 (4380米 )


随着太阳的升高,形成了非常棒的光影




路过海子,并且是两个连在一起,湖的上方就是垭口。






开始攀爬,沿着前人踩出来的路,全是冰蚀的碎石,要步步小心,有时候要手脚并用,越接近垭口,就越陡越难走。



终于登上垭口,哗,好壮观!可惜有云雾遮挡部分雪山,后来听走在前面的队友说,一个小时前是没云雾的,恨自己不争气走快点。从开始攀爬到登上垭口,又用了3小时。



云雾上露出山尖的,就是主角珠穆朗玛峰,群山下灰色的是巨大的Ngozumpa果宗巴冰川,下部白色的是冰封的Gokyo戈克尤第三湖,湖与冰川之间的建筑群,即是今天的目的地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



从垭口下来,边走边拍,云雾变大。如果天气晴好,从左到右,可看到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是卓奥友峰、珠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



这壮美的风光,要给自己留个影,证明我来过,只是脸青唇紫难看点。此刻,是14时41分,从出发算起已走了8小时32分。图中人物背后的雪山,是海拨7029米的Chakung峰(查昆) ,往右点的雪山是Cholo巧咯峰(6089m)。



目测湖边的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应还有10公里以上的路程。



云雾越来越大,通常都是下午近傍晚时段,就会起云雾甚至下雨雪,此时,头顶上的珠峰时隐时现。



Pharl Lapche峰,海拨6017米


Pharl Lapche峰下的小型冰川




黑色山体背后露出小山尖的雪山,大有来头,是世界第15高峰,7000米级的老大,海拨7952米的格重康峰(Gyachung Kang),也是珠穆朗玛峰与卓奥友峰之间的最高山峰。



云雾大了起来,转眼雪山不见了踪影。



过了一会,从洞开的云雾里,珠峰又露了出来。日落时分,金色的珠穆朗玛峰好像在云雾中飘浮。






金色奇特的Cholatse峰(6335m),是Gokyo标志性雪山








08
休整: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休整一天
2018年3月21日EBC徒步第七天: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休整一天。
营地附近有个著名的Gokyo-Ri ( 5360米 ) 观景台,其观景视角跟昨天翻越的Renjo Pass仁佐垭口视角差不多,只是离珠峰等一众雪山的距离近了10多公里。
守候日出,前方是世界第六高峰Cho Oyu卓奥友峰。



西面的Pharl Lapche峰 ( 6017米 )




吃完早餐,就往北攀爬Ngozumpa果宗巴冰川的侧碛坝。



Cho Oyu卓奥友峰上飘舞着美丽的云朵,久久不散


一个孤独的人,在黙黙地看着雪山与湖


这场景,有点身处瑞士之感




爬上侧碛坝上,Cho Oyu卓奥友峰下面的看似灰色沙河的即是Ngozumpa果宗巴冰川,该冰川发源于世界第六高峰Cho Oyu卓奥友峰南麓。



向南看,Ngozumpa Glacier(诺宗姆帕冰川,又名:果宗巴冰河)北南走向,全长36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山区最长的冰川,气势非凡。图中雪山,从左到右分别是Cholatse峰(巧色拉6335m)、Taboche峰(达波且6367m)和最右侧的Kangtega(甘地嘉峰)和Thamserku峰(旦色库)。



我以前,第一次看到这种似砂石场的冰川时,是不会跟冰川联系起来的,冰川就应该是晶莹的冰嘛。
科普下冰川的知识。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如雪、雾、雹等。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冰川冰。
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冰川表面上的砂石层又是如何来的呢?这一层砂石层学名叫冰碛层,冰碛是这样形成的:水冻结成冰,体积要增加9%左右。当融化的冰雪水在晚上重新在岩石裂缝里冻结时,对周围岩体施展着强大的侧压力,压力最大可达2吨/平方厘米。在这样强大的冻胀力面前不少岩石都破裂了。寒冻风化作用不仅在山坡裸露的地方进行,在冰川底床也能进行。这是因为冰川底床有暂时的压力融水,融水渗入谷底岩石裂缝里,冻结时也产生强大的冻胀力。寒冻风化作用不停地在山坡上和冰川底床制造松散的岩块碎屑,山坡上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冰川上,底床里的碎屑更容易被冰川挟带着一起流动。
冰川挟带的碎石岩块通称为冰碛。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块称为表碛,冰川内部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两侧的是侧碛。侧碛靠近山坡,碎石岩块的来源丰富,因而侧碛又高又大,象左右二道夹峙着冰川的巍巍城墙。(摘自百度)



图中可见,Ngozumpa果宗巴冰川的侧碛有多高




俯瞰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该营地不是村落,应是专为徒步者而设的,能在此美丽纯洁的地方住上一二晚真是幸事。出营地往北Cho Oyu卓奥友峰方向走,有Gokyo第4、5、6湖,据说非常美;往南走即南池方向是Gokyo第2、1湖,可惜湖面当时还冰封,所以都就没去。



营地的客栈,在如此高海拨的偏僻之地,能有如此好的住吃条件,知足了。



湖对面的Pharl Lapche峰








09
Z 型穿越:Gokyo戈克尤营地-Thagnak塘那村
2018年3月22日,EBC徒步第八天: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到Thagnak塘那村 ( 4700米 ),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用时2小时32分。
离开Gokyo戈克尤(4790米)营地,向东南方向攀爬上冰川的西岸侧碛。



登上坝顶,Gokyo戈克尤的标志性雪山Cholatse峰(巧色拉6335m)确实好看,形态独特如鹰头。



从西侧碛坝上下坡,落到冰川谷肩上,如进入了月球世界


看到了表碛下的冰原体,很想走进去摸一摸,但又担心失足踩进隌藏的冰裂缝


以冰川为前景,低角度拍一张世界第六高峰Cho Oyu卓奥友峰,珍贵的画面




这些坡状起伏的碛堆,称为冰碛丘陵。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



冰川分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雪,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属于海洋性的冰川,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大陆性冰川”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小,由此带来的降雨量少,冰雪累积和消融的速度慢,冰川运动相对较弱。这里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海洋性冰川。



真有走在世界尽头之感
冰川在运动中,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位置,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附近基岩完全不同。



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退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
冰塌方:夏秋季,冰川经常处于消融状态中,冰川的消融分为冰下消融、冰内消融和冰面消融三种。地壳经常不断的向冰川底部输送热量,以及冰川与冰床摩擦的机械引起的热量,从而引起冰下消融而造成的塌方。



走近点看,好象有黑色的冰。这黑冰,应该是黑色的岩尘被强风吹散,粘在渗水的冰面,水份加深了飞尘的颜色所造成的。



遇到了一对老外情侣,走这一段路,遇到的徒步者多了起来,大多是从珠峰大本营转过来的,可见Gokyo戈克尤的名气大。



终于完成了果宗巴冰川的穿越,非常难得的体验。爬上侧碛坝顶后,大家就休息一会歇歇脚。



继续向南前行,应很快就到目的地了。



Thagnak塘那村 ( 4700米 ) 座落在群山与冰川侧碛坝所形成的谷地里。有了这种从未走过的冰川上徒步体验,加上风起云涌的雪山美景,感觉走得很畅快。



走出去
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我终于明白了
这话的涵义
tips:
1.天气:通常,喜马拉雅山系的登山季是3、4月的春季和9、10月的秋季,前两次走北、东坡都是在夏末秋初,这次选择春季天气似乎更好些,十六天全是晴天。2.用电:电水壶是没用的,沿途住宿点虽有电却不会有插座给你使用电水壶,这可能是电负荷的问题。手机可以充电,不过要另行收费,约100 ( 6.25元人民帀 ) 至200尼帀不等,充电宝要看容量定收费,相机电池充电收费跟手机差不多,最好带块太阳能充电板。
下一篇,Cho La卓拉垭口遇险·······
- END -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0 09:16 , Processed in 2.27325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