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陆] 《起跑线》:没有终点,哪来的起跑线?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14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是一部印度电影,又是一部很像在说中国的电影。一个印度同行——开时尚服装店的老板一家人为了把女儿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可谓机关算尽,洋相百出的故事。



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在子女上学的问题上,终于实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共情。电影中,孩子的妈妈有一句台词:



我们不能让皮雅(他们女儿)去读我们曾经就读的公立学校。……在公立学校什么都学不到,女儿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她就会害怕。她会不适应这个社会,最后她会孤立,会沮丧,如果她开始吸毒怎么办?



是的,大多数中国父母也会有类似的焦虑:



我们不能让孩子去读我们曾经就读的普通中学。……在普通中学什么都学不到,孩子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他就会害怕。他会不适应这个社会,最后他会孤立,会沮丧,如果他开始吸毒(早恋怀孕,加入社团,作奸犯科,毁灭地球……根据各家不同脑洞和侧重点而异)怎么办?



由此看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中国特色,这属于“环球同此凉热”的问题,不分肤色、种族和国家。







前两天在一个咖啡厅喝东西,旁边有一桌是个母亲带着个3岁左右的女儿在喝东西。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个女儿一直在用Pad看《汪汪队》,英文版的,而那个母亲则一直在打电话和微信咨询英语补习班。听到几句:你那有外籍老师驻班吗?……是英国人吗?……口语啊……我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我孩子已经在国际幼儿园,平时口语练习已经很多了,我想让她多学点语法……



我当时特别想过去问她:3岁孩子为什么要学英文语法?他中文语法学了吗?



但我特别怕这个妈妈会说:要是不会英文语法,女儿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她就会害怕。她会不适应这个社会,最后她会孤立,会沮丧,如果她开始吸毒怎么办?



我并不知道这位母亲出于什么动机想给3岁的孩子上英语语法课,大约就是怕她输在起跑线吧?但是有两个问题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第一是她知不知道终点是什么,就把学好英语作为起跑线?第二是,这条起跑线延伸出去的那条跑道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否还存在?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电脑是个稀罕玩意儿,也有那种有远见的家长让孩子报计算机班,说“不能输在起跑线”。结果那些人在计算机班学的不过是五笔字形,现在看来,这些不打算输在起跑线的人终究把这条跑道给跑死了。这么说当然不是说学英语没有意义,而是为什么学英语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用来沟通的话,目前已经有足够多,足够好的翻译软件能够完成这项使命,完全没必要从三岁开始学语法。而如果你是想学会一种语言去深入的了解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就另当别论了。







这才是所谓“起跑线”的核心——只有知道了终点,才能确定起跑线在哪以及是什么。



前一阵写过一篇《谁敢真对孩子说“你不成功没关系”》,有个编辑朋友给我留言说:



上月开家长会,回来搭一个妈妈的车,那个妈妈拍着我的腿“推心置腹”地说:“其实咱们这样的家庭,都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就行了,什么重点中学,什么985、211,我们都不太在乎的对不对?那些所谓的成功没意思的对不对?”我嘴上附和她“对啊就是啊!”心里翻了一百个白眼儿:“我特么的当然想让孩子上重点啊!我特么当然希望孩子考上985、211啊!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成功当然很重要啊啊啊!”



对普通人来说,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趋同的——自食其力。所以,从这个终点往回倒的时候发现,上重点、进985、211就是最靠谱的路径,如果孩子学霸,还能考藤校,那就更好了,有了升级阶层的机会。但无论是上重点,去名校,它们也只是路径,而且不是唯一路径,没有名校能够保证事业成功,更不保证人生幸福。而如果把这样的路径作为结果来倒推时,所谓“起跑线”也就很难不偏差了。







有个朋友在海淀买了个学区房,15平米,全拿下二百多万。于是就有人说,你有这二百多万,送孩子出国多好。可我另外一个朋友在美国,想让孩子上哈佛,想尽办法,人都抑郁了也没搞成。结果邻居的孩子上了,过去一问,人家每年给哈佛50万美金的赞助费……



我在心里默默算了下,如果这孩子一直都在美国上这种级别的学校,到大学毕业,家里得花至少500万美金,也就是3000多万人民币。要是孩子毕业后年均60万人民币薪水,得领50年……港真!有这钱,我就给孩子做个基金,他爱干嘛干嘛好了,我也不想他成马云、马化腾、马斯克……认命了,咱不姓马,没有发财的运。



就在不久前,那个为了孩子不能上哈佛的朋友还在和我说,我公司的VP全是名校毕业,最次也是985、211,有俩是哈佛的海归。所以当他和我说孩子读不了哈佛的时候我问他:你为什么想让他上哈佛?



将来超过我啊!



可哈佛毕业的都在给你打工啊!



……



他沉默了。不知道是我说了这话的原因,还是他有别的考虑,最终他并没有给孩子交赞助去哈佛。



我就搞不清楚有些家长,尤其是那些有钱的家长是怎么想的——如果投资一个项目3000万,十年后这个项目不能升值到3亿,你投不投?如果这个项目的回报方式是10年后才开始每年收入300万(也可能只有30万),你投不投?上名校只是为了让孩子将来高俸厚禄的话,你直接买茅台股票留给他好不好?



如果以他们对孩子期望的结果——超过自己来说,他们是最不该把孩子的“起跑线”设在名校、重点、985、211、藤校的人。因为,名校毕业的都在为他们打工,他们已经是名校本校了好不好?







起跑线……起跑线……



我们太多的看到了脚下的这一步,却很少去望向远方;



起跑线……起跑线……



我们总是想了太多自己的憧憬,却很少去问孩子的愿望。



电影《起跑线》的最后,因为学校的一些腐败,主人公带着孩子从千辛万苦才进去的名校退学去了公立学校。因为他觉得这所学校不管有多好的学术氛围和多棒的老师,也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



这虽然是个鸡汤,但值得我们思考:人生充满竞争,但终究不是赛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奖杯,并不都在唯一的终点。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6 14:31 , Processed in 1.59843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