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日本和伞韵味不减 · 清爽淡雅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507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银v1_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安时期,伞被留学大唐的遣唐使从长安带到日本,同时还有佛教、茶与汉字,当时把中世纪直至近代中国传来的物品雅称为唐物,因此和伞最初也被叫作唐伞。和伞初传入时是专供于贵族间赏玩的日用品,执伞赏樱的平安时代彰显贵族风雅的生活,庶民自然是没有资格撑伞浮想联翩的。但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庶民文化的兴盛,和伞逐渐成为时尚的道具被广泛普及,浮世绘“美人画”中就经常可以看到执伞美人的柔美身姿。随后的发展中,结合传统艺能的歌舞伎、日本舞蹈、茶道等,相互借鉴融合,以各自领域特有的审美意识,进一步得以发展。
各地和伞中,歧阜和伞、金泽和伞、京和伞被并称作三大产地,除此之外,山形和伞、淀江和伞、爱媛县内子町、福冈筑后和伞、大分中津、德岛、伊贺伞、高松和伞、阿岛伞也都是有名的产地。
三大产地中又尤以歧阜为最大,因歧阜境内有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三条河流流经,适宜竹子的生长,周边亦有美浓和纸等原料的供给。江户初期至昭和最盛期产量一度达到年1500万把,成为歧阜的名品。歧阜和伞是江户初期由就任加纳藩主的“松平丹波守光重”从兵库县明石地区带领数名熟练的伞职人,移居至美浓一带才得以普及,这成为歧阜和伞的源流。可是时至今日从业者及工房不及当初,仅剩下十余间。再由于和伞加工采取分业制,有些小型工房只制作零件无法供给时,整个和伞制作业也将无法延续。
江户时期的和纸加工以及竹工工艺的进步,同时伴随大都市形成而来的都市生活方式,合闭自在的伞制品营运而生。金泽周边孟宗竹以及五箇山桑树成为和伞加工的原料,逐步聚集形成产地。金泽和伞在伞的中心部张贴多达4层和纸,周边亦有2~3层,因此与其他和伞相比较为结实,成为最大的特征。全盛的明治、大正时期工房多达118间,金泽伞的美名传至各地,但同样随着洋伞的普及,昭和30年代后产量急剧减少。
和伞中,“京和伞”的历史最为悠久,京都作为当时的首都,经济繁荣昌盛,各地名产聚集于此,经达官贵族们挑剔的眼光审视后,去除掉过度的装饰化繁为简,并使用最高级的材料和技术,逐步形成了京都独有的审美样式,从此“京和伞”的称谓也正式确立。
和伞经历全盛期后,受到明治时代的西式洋伞的冲击,伴随着西化生活方式的引进,洋伞因为轻便等特点被迅速普及,和伞作为生活用伞的使用便随之日渐稀少。现在除歌舞伎、日本舞蹈、茶道中是作为必须的道具使用外,只是在一些的旅游观光地,和风旅馆等处作为装饰尚可一遇。直至今日全日本也仅剩余岐阜、京都、金泽、淀江、松山等少数业者还在生产。
伞的合闭在今天看来那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但是看似简洁质朴的伞里却隐藏着高超的结构构成技术,诸多的传统工艺中,若论结构之复杂,无出其右者。和伞通常由和纸与绢,以及竹骨架构成。工序多达百道,加工过程中使用和纸、竹、木、亚麻籽油、柿涩(柿子在未成熟时经粉碎,压榨后进行发酵而得到的红褐色半透明液体,作为染料使用)、木薯等天然材料。依据不同种类的伞分别使用越前和纸、五箇山和纸、美浓和纸等;竹材选用岐阜真竹、京铭竹等;此外,还采用京漆、京真田钮、数奇屋五金件等漆与金属件。如此这般各种工艺与素材结合使用,再经手工职人卓越的技术加工,才制造出最为高级的和伞。
和伞的制作过程纷繁杂陈,不仅多道工序需要数位职人共同作业,最为重要的是还不得不取决于天气状况,是不折不扣靠天吃饭的行当。制作和伞前须准备竹骨、和纸以及木制品,金属器具等。各原料皆由各自的手工职人分别加工而成,竹材先须切割成竹骨,竹骨亦须染色,再经由火灼烧去除细小分叉;接下来进行各个零部件的组装工序,竹骨使用绳线固定在木构件上,组成可开闭的骨架,随后将和纸裁切成所需大小,依据不同大小的伞型,裁切成数十枚相应尺寸;之后进行粘接,通常使用木薯粉熬制成的天然粘接剂,将竹骨的不同部件,使用和纸粘接连接于一起,呈现出和伞的基本形态;随后将粘接好的和伞进行干燥作业,整齐的折叠成型后依伞的种类和设计,进行颜料和漆的着色并干燥;此时在和纸的表面进行亚麻籽油的防水处理,接下来进行数日到两周的自然晾晒,这个自然干燥的过程,有着机械作业无法替代的非同意义;最后使用丝线与金属构件进行最后的装饰,这样一把和伞的制作才算完成,这里只是简略重点的说明其中要项,但实际绝非表面如此简单,从原料、材质到制作加工皆来自前人生活的智慧。
与之相反,洋伞与和伞虽同为伞,却因为起源不同,构造和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材料上使用聚氯乙烯、聚酯、钢材等人工合成材料。洋伞伞骨通常为8根,和伞则多达30~70根,这是因为洋伞利用金属张力从伞内侧撑开,和伞经切割加工的竹骨支撑着附着在表面的和纸打开。因此,洋伞的剪影是弧线,和伞侧影则是直线。
和伞不仅是在淅淅沥沥的雨季中盛放的花朵亦可用于诸多场合。有在野外举行茶会时使用的“野点伞”,专供男性使用的“番伞”,以及在伞的中央描绘出圆形好似眼睛的“蛇目伞”,还有绘有华丽花纹,舞蹈时才用的“舞踏伞”。
和伞由于是和纸经过防水过油而制成,难免在合闭时会粘合在一起,因此撑开时亦须掌握些许窍门,单手执伞柄下端的把手,另只手握住伞骨末端合拢处温柔且缓和的向上推,即可撑开。雨伞与日伞、舞伞在制作时略有差异,因而保持寿命也不尽相同。雨伞主要是做防水处理,和纸表面刷有亚麻籽油,随着油脂硬化的影响,经年累月后和纸便会劣化开裂破损,即便如此也会保有二十余年。而相对日伞与舞伞没有过油的缘故,寿命将会成倍增长。雨天撑伞也有特别讲究之处,特别是在使用后控水时,雨伞半开或全开的状态下阴干,切莫在合闭状态下甩水等,同时伞把方向朝下控水也与我们日常使用洋伞相反,待干燥后再将合闭状态的雨伞放置于通风避阴处保存。
说到和伞,来到京都的游客都对街头巷尾的和伞留有最为深刻的印象,但其实岐阜的和伞制造才是全国第一,从业者不仅多,而且手工职人间相互切磋技艺,因而质量工艺也相当出名。虽至今日产量剧减,但仍雄居产量第一的位置。各地许多制伞老铺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结合网络销售,特别定制等模式,开发出更多个性纹样与色彩,让古老的制伞艺术,更加现代普及,顺应时代的潮流。
历史的变迁起伏,不因和伞的合闭而有丝毫的怜悯,传统的工艺亦不会因晴雨变换而停滞。和伞不断经过改良,与传统文化传统艺能相结合,并附加现代人审美意识与观念,融合当代生活潮流,及配合现代科技,同样面临被遗弃危机的和伞因此才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扬。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6 23:23 , Processed in 1.265460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