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动物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688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动物出现之谜:存活个体不到50头

  
    这张图片几乎涵盖了这种鱼类的全部自然分布范围

   
    莫哈韦沙漠是一个环境严酷的地方

  
    与魔鳉亲缘关系很近的欧文鱂与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为孤独的一种动物。这种小型鱼类物种被称为“魔鳉”,生活在世界上最干燥的环境之一,美国莫哈韦沙漠的心脏地带。每条小鱼的长度不足2.5厘米,全部存活个体可能不到50尾。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都生活在野外环境中,因为它们在数万年前才开始出现,分布范围可能不比你家客厅大多少。这也使魔鳉成为世界上最罕见的鱼类之一,或许还是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动物。现在,科学家相信他们已经接近了这种鱼类起源问题的答案。

  魔鳉已经成为一个科学和保育的象征。它们生活在美国内华达州奈县的一个石灰岩洞穴(被称为“魔洞”)中。尽管洞穴开口与空气接触,但洞内水体并未与任何其他水源相连。这些魔鳉都生活在洞口以下约15米处的一个水池中。

  在水池一端有一个小型的石灰岩平台,大小只有6米长3米宽。该平台是已知魔鳉摄食和产卵的唯一场所。因此,魔鳉具有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小的地理分布范围。它们的生存环境也一直很严酷:水体温度常年保持在32到33摄氏度,溶解氧浓度很低,水平面还时不时发生变动。

  凭借极端的稀有性,魔鳉在1966年被列入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的首批物种名单。美国高等法院还曾经对魔鳉特别关照,禁止在洞穴附近抽取地下水,因为会威胁到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这种法律保护后来还扩展到许多其他的濒危物种上。

  不过,这种稀有性也引出了一个基础问题:魔鳉究竟是怎么出现在这个洞穴里的呢?科学家一直认为,它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来到了这里,然后演化成了今天这一独特的物种。但是,关于这种鱼类独特的遗传学特征以及标志性的生存状态,近期又出现了许多疑问。

  对洞穴的地质学以及魔鳉出现过程的研究显示,土著印度安人可能在相对很近的时期才将这种鱼引进到洞穴中。还有研究显示,一些与魔鳉亲缘关系较近、生活在死亡谷国家公园内的鲤齿鱂科物种,可能是通过陆上方式到达洞穴,可能是被鸟类携带至此,也可能发现了隐秘的地下河路线。

  这些说法多多少少使魔鳉显得不那么特别,但是近日,在《分子生态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伊斯梅尔·萨拉姆和迈克尔·米勒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新的解释。

  他们对魔鳉(学名:Cyprinodon diabolis)的遗传史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两种关系较近的鲤齿鱂科物种,欧文鱂和异鳉,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它们分化的时间。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魔鳉是在5万年到8万年前与其他物种分开的,比之前证据显示的时间早了4万年到6万年。另一方面,魔洞本身也是在5万年到6万年前出现在莫哈韦沙漠中。魔鳉“从洞穴出口在地表上出现时就已经占据了魔洞,并一直存活下来,”研究者说道。

  简而言之,这种小鱼来到该石灰岩洞穴的时间比任何人以往认为的都要早。此外,魔鳉和魔洞有可能是同时出现。研究者指出:“两个事件,鱼的移殖和洞穴顶部的塌陷,可能都是由同一个目前还无法确定的地质事件造成的。”

  新发现再次证实了魔鳉的稀有性和象征地位,它们与世隔绝的状态可能已经持续了6万年。研究者称:“我们的结果清楚地显示,魔鳉在魔洞里与世隔绝的时间比之前估计的2万年要长得多,更可能是从洞穴开口出现于地表的6万年前开始。”

  这些发现或许能为保护这一独特物种提供更多帮助。“魔鳉的命运远没有定数,”科学家在论文中如是说道。在洞穴外繁殖魔鳉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今天,魔洞里的魔鳉种群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它们的数量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大约400尾下降到约30尾,而附近地区人类对淡水的需求,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6 03:01 , Processed in 0.619783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