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现代文学] 《怨女》(全本)作者:张爱玲【TXT】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怨女》

作者:张爱玲

内容简介

  这部作品是在小说《金锁记》原有情节人物的基础上的改编。更换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较详细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况,扩充了女主角与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儿子的故事,删去她女儿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没有改变。“麻油西施”银娣嫁了个软骨病的富家子,忍受着妯娌的冷嘲热讽,哥嫂的阿谀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儿子大了,她终于拿起“主宰”这把剑,却日复一日地麻木和肆意着。女主人公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苍凉无比。

点评鉴赏

  《金锁记》是当年得到了好评的一篇小说,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改编为了《怨女》,有一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是张爱玲的写作特点。一向认为她的写作是以线索鲜明、主题突出、绝少枝蔓见长的。剪裁有力的情节,张弛有度的笔法,凸现了华丽的语言与对人世的洞见。这一点在《金锁记》中的突出表现就是通过写女主人公盯着镜子看,一下子切换到十几年后。给人仿佛体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惊喜。然而《怨女》中由于篇章结构的需要,这样的惊艳词句被删掉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次是故事情节方面。《金锁记》中主要表现了曹七巧的一生,线索比较清楚,主题也就很鲜明。《怨女》中虽然加入了关于她家世的介绍,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她这个小家碧玉在大家族中所处的尴尬地位,然而也使得整个小说有些拖沓。不如干脆的《金锁记》,秾纤有度,给人更加触目惊心的心灵撞击。
  第三,一贯认为,文章贵含蓄,要言有尽而意无穷。《金锁记》中很少有对于主题比较直接的议论或者抒情,而《怨女》则因为写的长了,难免有直露之笔,无法做到处处含蓄传神。如果说《金锁记》感到的是绝望与惨烈的话,那么《怨女》也只是哀怨而已。一部作品仅仅有哀怨是不够的。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1995年9月),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5 02:38 , Processed in 1.49039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