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古罗马第一军团去了哪里?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9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率领大军东征安息(今伊朗东北),在卡尔荣(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统帅克拉苏被俘斩首,一度所向无敌的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所率的第一军团约6000余人拼死突围。33年后,罗马帝国与安息在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签订了和约,双方开始相互遣返战争俘虏。

当罗马帝国要求遣返在卡尔莱战争中被俘的官兵时,安息国当局否认其事。罗马人惊奇地发现,当年突围的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神秘地失踪了。




影片《天将雄狮》

2000多年前从西方历史中消失的“罗马军团”成为一桩悬案,而这桩悬案千百年来 一直困扰着中西方史学界。有人说,他们辗转反侧,在中国定居下来了,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据历史学家们考证:古罗马军团在中国西部获得了“新生”。原来,当时6000多名突围的罗马军团士兵,要想生存下去,他们唯一的选择便是避开帕提亚军队的封锁继续向东前进。最终,这支罗马第一军团的残余部队冲出帕提亚国境,进入了中亚盆地。而在那里,散布着像康居、大月氏这样的小国。于是,善于作战的罗马士兵们便分别以雇佣军的身份被这些小国接纳。到中亚地区后,这些罗马士兵仍保持独立的作战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没有重大变故,他们很可能就会在这里逐渐繁衍生根。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战争再次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当年流落到中亚的罗马士兵,一部分投奔康居,另一部分则补充进入大月氏国的军队。公元前40年,大月氏国内发生动乱,五位副王之一的贵霜发动战争,自任大月氏王。被击败的四位副王带着自己的军队和属民,包括那些罗马士兵,向东逃到西汉境内的河西走廊。在那里,这些罗马士兵得到了妥善安置。而投奔康居的那部分罗马士兵则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被卷入了北匈奴与西汉军队的战争中。

自汉武帝以来,西汉边境的匈奴已遭受多次打击。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出现五个单于并立的局面。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宣布归属西汉,并率部南迁至阴山附近。而与西汉为敌的郅支单于因惧怕呼韩邪联合汉军合击他,率众向西面的中亚方向逃去。公元前40年,当郅支单于的军队到达康居国时,只剩下3000多人。但郅支单于很快得到了康居国的帮助。康居国王不但将郅支单于安置在东部边境,还将手下的罗马士兵借给他。就这样,残余的罗马军团又成了北匈奴军队的雇佣军。

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一个名叫者来寨的地方,本是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近年来却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骊轩亭




者来寨

原来,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提出,者来寨是古骊轩城遗址,而骊轩城则是西汉安置古罗马战俘之城。

中国史籍《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上万将士西征匈奴于郅支城。征战途中,西汉将士注意到单于手下一支很奇特的雇佣军,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土城外设置“重木城”。而这种圆形盾牌组成鱼鳞阵的进攻阵式,和存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御手段,正是当年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手段。当年陈汤等人看到的这支奇特的队伍是不是就是17年前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郅支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陈汤等将这些战俘带同中国。与此同时,西汉河西地区的版图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骊轩”的县,同时还修建了骊轩城堡。




骊轩城遗址

据当地人讲,甘肃永昌者来寨的这个古城墙在20世纪70年代还有近1公里长,它的高度相当于三层楼,城墙上面很宽,就像长城一样可以走汽车。80年代以后,人们纷纷将城墙上的土取下来用作农肥或筑房用,结果城墙很快就被削去了一大半,到了90年代,它已所剩无几了。

根据一件件出土文物,历史学家认定,甘肃永昌县的者来寨正是骊轩古城遗址,也正是罗马战俘的聚居地。在考察者来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尽管这里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个子高大,蓝眼睛,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者来寨共有400多口人,其中有欧洲相貌特征的有200多人。这些被外人称为“黄毛”的村民很少外出做事,他们总有一种自卑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出外做事总要把头发染成黑色。当地民俗具有古罗马遗风,当地人的葬俗与众不同,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

当地人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村民们在春节时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他们还习惯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放牧时,村民们特别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方设法让它们角斗,比如将牛群赶到屠宰过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后会发狂地突奔吼叫,或拼死抵斗。俗称“疯牛扎杠杠”。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骊轩城

除现存的历史古迹、史料记载、出土文物和活生生的人外,由兰州大学生命遗传科学院主持、耗时两年的DNA鉴定结果给古罗马人在中国繁衍的结论予以支持,鉴定样本显示:骊轩村民有中亚和西亚血统。他们是当年失踪罗马军团后裔。

种种证据无疑支持了历史学家的推论。即,在公元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邹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骊轩城定居了下来。然而历史不能重演,古罗马兵团辗转流离的背后一定还有很多隐秘的东西。古罗马兵团的征战历史也只能靠想象力和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去弥补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12:40 , Processed in 1.19595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