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11/09/06]《非常道系列》 编者:余世存

[复制链接]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说新语》式晚清至今历史人物的轶事话语录。自05年出版后一直广受好评。本书收录了《非常道》和《常言道》两部系列作品。

作品推荐:

  《非常道》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代表作品,2005年甫一出版,即迅速占据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并获选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等多项荣誉,新京报推选委员会评论说:

  “在习惯于宏大叙事的当下,《非常道》显得清新、隽永,虽然它的内容颇多沉重,许多段落甚至让人艰于呼吸。与以往的史书不同的是,《非常道》集纳了大量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

  此后,余世存再度出手,于2007年出版了《非常道》的变体《常言道》,2011年出版了《非常道》的世界篇《非常道II》,均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恢复和捍卫历史的正义之作。

  本书收入了《非常道》系列的两部作品:非常道、常言道。

作者简介:

  余世存,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自2001年起,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出版有《黄昏的缤纷》、《重建生活》、《非常道》、《常言道》、《中国男》、《类人孩》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非常道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值此非常时期,必有非常话语。

  本书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截取自晚清、民国而至解放后的历史片断,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百余年言论史的变迁,是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绝佳注脚。余世存先生五年磨一剑,梳理数百部图书典籍,精心遴选出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话语,深刻披露了近现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种种探索及其成败、反复和困惑。

  常言道

  什么才是大学应该是的样子?它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该葆有什么样的传统?一百年前的大学校长如何当职?过去大学里的教授和教授、教授与学生怎么相处?那时的传道,那时的问学,那时的书香,跟今天有什么不同?

  由这个基本出发点往下,那时的文学、哲学、戏剧、那时的国粹、纯儒的典型、那时的学人、诗人,乃至军阀刺客又给我们留下过什么样的宝贵遗产?再进一步,由这些文化背景构成了什么样的近代语境?以及这些传统在今天还有什么样的再生空间或是可以继续凭借的言说资源?

  这一切都存在于“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中,就在《常言道》之中。

作者自评:

  《非常道》与《常言道》

  一次几个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说起《非常道》,说这本书是我个人眼中的近当代史,侧重于史,而文史哲一向不分家,他们说文和哲的部分还不够,我就打算再做一本文哲结合的书。

  所以这本《常言道》并非上本书的续篇,而是借着《非常道》的某些材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非常道》的变体。通俗点讲,《非常道》是我心目中的鲁迅版,我还应该有个胡适版,那就是《常言道》。

  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非常道》有种感伤情怀,很尖锐,更接近一种历史写作;而《常言道》就平和多了,是一种大文化写作。

  《非常道》给人感觉是一种对读者心目中近代史的冲击,《常言道》没有对历史的冲击,它属于文人对历史事件、人物传奇玩味式的东西。这两本书也正像鲁迅和胡适的差别,鲁迅更容易让人喜欢,而胡适则是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你不会一下子接受,但接触久了就会爱上他。

  可以这样说,《非常道》表现了我的历史观,《常言道》是我价值观的一种阐释。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20:55 , Processed in 1.50087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