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印度瓦拉纳西 ,让你一下子了解恒河边上的生死日常!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087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0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幕下的恒河撰文、摄影:渡边城   瓦拉纳西,旧称贝拿勒斯,更早前也叫迦尸。这座位于恒河中游的印度城市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建城起,人类活动便未曾在此中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通往河坛区的大路它在印度教徒心中是极为神圣的所在。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辈子至少都会去一次瓦拉纳西。

夜里巷道中间的法事,祭坛用砖头临时搭起,第二天路过时便已经拆了。不过神圣是宗教范畴上的,这座荒诞、混乱、肮脏、魔幻的古城并不适合脆弱的异国小心肝。

悠然占道的牛比印度其他城市的都要来得多禁忌在这里被打破,现代文明的各种规则也在此失效。不要尝试用平时的标准来要求它,它绝不会为迁就过客而改变。在这里,你要么顺从,要么离开。

破晓前的瓦拉纳西抵达瓦拉纳西已是夜里十点,但街市的嘈杂度并不逊于白日。大路上机动车、人力车与各种动物无序交汇并纷纷发出自己的生活意见,不见停歇。

一枚温和朝日出现在天际处,此时的恒河有种丝绸般的质感拐进迷宫似的巷道,在忽明忽灭的灯光下,避开拦路的神牛,躲开野狗、垃圾与排泄物,走向瓦拉纳西的河坛区域。河坛区与大路实隔不远,但俨然是另一番世界。

河边沐浴晨光的老人凌晨雇了个船夫,到恒河上等待日出。天色蒙蒙的,泛舟恒河上,只听见船橹吱呀,有种不敢用言语打破的寂静。

晨沐后的男子,红白相间的台阶在河坛区随处可见老城的建筑都集中在恒河西岸,东岸则是块不毛之地。之所以不在东岸兴土木,据说是为了让更多的阳光照到西岸,同时也让信徒在沐浴时能看到初升的太阳。

在河坛上晾晒床单的男孩西岸临河处有整片的入水石阶,自南向北延续了四公里,分为八十多个河坛,各有自己的名字与功能,瓦拉纳西的平凡日常便是在这些河坛上展开的。

老人用双脚将船缓缓地推出,开始一天的行船

早上出来打扫河坛的保洁阿姨

在小车上打盹的男人

做法事的僧人

卖玛萨拉茶的小铺,玛萨拉茶为香料奶茶,在印度十分常见

以牛粪做为燃料准备烧水,在右边男性腿边的是个手摇鼓风机河坛边上晨浴的人们慢慢多了起来。他们相信在恒河之水能洗去现世的罪孽,让灵魂得以净化。尽管恒河的污染是事实存在,但在信仰的包裹下,干一碗恒河水又算什么。

Kedar河坛河坛上经常能看商贩售卖塑料瓶桶,方便外地信徒来此沐浴后汲些水带回去,这对于无法亲自到来的人来说,那便是最贵重的礼物了。

Darbhanga河坛,那醒目的古堡曾是皇室居所,如今是家伪装得很好的酒店

瓦拉纳西是湿婆教派的中心,相传瓦拉纳西为湿婆所建,河坛上的庙也多数是湿婆庙

岸边的恒河母神庙

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wamadh Ghat),瓦拉纳西最古老也最热闹的河坛入夜后,多个河坛都会有夜祭活动,为的是感谢恒河母神及湿婆所给予的恩惠。其中办得最大的属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wamadh Ghat)。据说夜祭已在此持续了千年,不曾有一天中断过。

仪式开始前,人们高举双手向恒河母神及湿婆致敬随着白天的热气慢慢消散,人们或走路或坐船从四面八方往此汇集,等待这古老祭祀仪式的开始。恒河夜祭仪式将持续一小时左右,由七位婆罗门祭司主持。

祭司们吹起螺号,夜祭正式开始螺号声响起后,祭司们变换着使用香坛、羽扇、油灯、拂尘等法器,在乐声中,对着四个方向舞蹈与吟唱,节奏舒缓,直让人沉醉,不知今夕何夕。

焚香摇铃

烟雾呈带状随风飘动,空气中满是檀香的味道

祭司们按顺时针方向挥舞七层油灯

夜祭尾声,观众们都举起手,掌心朝上,以承接神的恩泽夜祭后,河坛区的人流便越来越少。再晚点,便只剩三三两两纳凉的人,以及想在夜里称霸的狗。而这时,远处烧尸台依然火光明灭,似乎又有一个头颅被敲碎。   死亡是瓦拉纳西的一个标签。相传若能在此往生,火化,让骨灰入河,即可摆脱轮回。为此,这里有着来自各地想将最后的一口气留在这座圣城的信徒。有的是在弥留之际才匆忙被家属带过来,而有的则已在此居住多年,平心等待着那一天。

入夜后的Darbhanga河坛瓦拉纳西有两个主要的火化河坛,最大的那个叫玛尼卡尼卡(Manikarnika Ghat),这里每天都要处理200多位逝者,全天候。   这样的配置估计只存在于瓦拉纳西了,死亡是这里的日常,一切自然而然。

正在接待顾客的奶昔店老板在前往玛尼卡尼卡河坛的路上,有一家奶昔店颇有名气。奶昔没怎么特别,但在这喝奶昔的体验,绝对是难以复制的。在这里,你可以坐在面朝小巷的长板凳上,抿一口水果奶昔,看眼前时不时走过去一个送葬队伍,然后再淡定的喝下下一个口奶昔,与周边国际友人人谈笑风生之际,又一队送葬队伍走了过去。   送葬队伍会一遍遍念诵着“Ram Nam Satya Hai”(The name of Ram is truth),可以理解为“一切都是幻像,唯神永恒,人体不过是灵魂栖息的皮囊”,以此劝慰家属不要悲伤,不用难过;同时也作为信号,提醒前方的人们让出道来。

火化河坛玛尼卡尼卡(Manikarnika Ghat),岸上严禁拍照跟着队伍走下去,便到了火化河坛。河坛边上堆满了供逝者家属购买的木头,木头分三六九等。一般人用的是芒果木;若用的是白檀木,便是富贵人家。火葬的台阶也按印度种姓加以区分,高种姓的位于高处。虽说印度国会已在1948年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但这种几千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岂有那么快消失。

玛尼卡尼卡河坛边上的斜庙,由于地基下沉,庙的主殿在丰水期便会被泡在水中。人们会先把逝者抬到恒河中沾一下恒河水,以示这一生的罪恶随流而去。而后将逝者放到刚搭起的木头堆上,然后再压上一层重木,浇完酥油,洒完檀香木屑与香料后,亲属绕火葬堆三圈做最后诀别。然后由长子或最亲近的男性家属取这里神坛的千年火种点火焚烧。在火葬过程中,还需要用竹竿将没有烧裂的头颅砸开,好让灵魂得以解脱。大约两个多小时后,火势消退,接一桶恒河水将其浇灭,余烬被推入恒河。

几个孩子模仿着送葬队伍,扛着木架作担架,喊着"Ram Nam Satya Hai”走了过去我站在火化台边上,静静地看着。三米前方,几个火堆同时在燃烧。其中一个火堆旁,有一老妇人倚栏唱歌,没有眼泪,但听着觉得忧伤。那歌声宛如咒语,让我怀疑这是不是又是个魔幻的梦。

马克吐温评价瓦拉纳西,“长于历史,胜于传统,久于传说”。而在我看来,这座城市甚至比这些字眼加起来还要古老......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22:59 , Processed in 0.719890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