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亚洲] 东京 我们避之不及的地方 却是他们的潮流地标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11月22日,东京都的目黑区,开了一家新商场。商场不稀奇,稀奇的是开在了高架桥下。把商场开在不见天日的地方,日本人是有多憋屈?在东京人心目中,

文字插图

不仅普通人想住在这里,日本的明星们也多在此置业,国民天神木村拓哉便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大热的《最完美的离婚》里,那句“可以看到樱花的家”,便在目黑川旁。

每年樱花季,当游客们挤进各大景点时,日本人会静静来到目黑川,享受目黑区的私房雅趣。

目黑区

提起目黑区,日本人的统一反应多半是——“Osyare”(洋气)。目黑区能在东京倍受欢迎,不仅胜在风景好,更离不开这一带密集的独立小店,品位很潮,店主很酷。可以说,

文字插图

就在2008年,独具品位的中目黑人,盯上了一段黑黢黢的高架桥。

高架桥

从目黑站出来,

有一段长达700米的高架空间,阴暗而无趣。日本铁轨多,高架也多,但由于法律限制,加上人流不多,高架下的空间长期闲置,甚至被冠以“阴暗、肮脏、可怕”之名。

高架下的空间

但是,中目黑决定改造这里,由日本铁道公司东急电铁设计,知名策划团队“丹青社”操刀,8年之后,“中目黑高架下”诞生了。

高架下的空间

一向洋气的中目黑人,在商场名字上难得接地气一次。不仅没有用难懂的英文法文音译,还简单粗暴地一目了然,生怕你不知道这是在高架下。

路边风景

于是,电车在头顶呼啸而过,却有30家各色潮流店铺,共享“同一个屋顶下”的空间。

蔦屋书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蔦屋书店,享有“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美名,蔦屋所到之处,必有话题,哪怕在高架下,也盖不住它的洋气。

书店空间分布

书店空间分为四大主题,Meet、Talk、Work、Share,Meet暗含遇见书,遇见人,遇见美好;Talk以生活书籍和杂志为主;Work是摄影艺术与设计的空间;Share为艺术空间,举办各类活动。

书店

高架下的书店,不仅美,还美得与众不同逼格爆棚,这,够洋气,也够中目黑。

书店

以往高架下的餐饮多是街边快餐,但这里改变了“套路”:有起源于镰仓的法式吐司店铺,有来自纽约的手工面包,既可以享受到红酒与芝士的搭配,也有平易近人的关东煮专卖店。

高架下的空间

中目黑高架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这里原来的阴暗面貌,还横跨了赏樱胜地目黑川,也和周边新老店铺连成一片,完全融入了中目黑。

文字插图

当然,这个成功不是偶然,日本人在探索公共空间领域,一直没有停止尝试。

万世桥

千代田区是日本的政治行政中心,这里有座历史悠久的万世桥。2012年,在废弃车站原址,交通业大佬JR东日本开发了“mAAch ecute 神田万世桥”。不仅保持了原车站的红砖外墙,还开发了公益博物馆。

日本“匠人”社区

而在秋叶原,二次元文化天堂,有一处“2k540 AKI-OKA ARTISAN”。以白色为基调的铁道高架下,聚集了多家手工艺品设计师和工匠,与“ARITISAN”呼应,如今成了日本“匠人”社区。日本对高架下的再利用,并非一蹴而就。从战后到十多年前,高架下一度是摊贩与黑市的温床。

路边餐馆

之后随着经济发展,高架下因为租金低廉,塞满了高性价比的餐饮店和娱乐店。再后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开放,日本的高架下才得到了新发展。其实,不仅在日本,对于全球的大都市来说,这是都在努力解决的课题:

文字插图

在台北的建国高架路下,巨大的空间平日作为停车场,但每到周末,这里禁止停车,一部分变身假日花市,另一部分则是假日玉市。既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场地,也为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台北建国高架路下的景象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高架下空间被改造成滑板场、篮球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人工湖,不得不佩服设计师脑洞之大。

阿姆斯特丹的高架

美国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认为,人的视觉难以辨认20米以上高度的部分,但20米以下是易于被人感知的,包括它的体型和结构。所以高架下的使用,正是以人为尺度的视角,可以看出城市的社区文化:是书店、运动场、人工湖,还是流浪汉的聚集地?

桥底商业

桥底商业,不是一定越高级越好,本质还是公共空间,在于“公共”。相比于车站内的独立商业空间,高架下的空间由于地处社区,更看重和城市社区文化的融合。中目黑高架下之所以成功,便在于此。

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维系一个自由、公平的社会,需要超越个人意识的公共精神。在此精神下,创造出能够聚集人群、共同感受生命喜悦的空间与时间,这才是公共建设的意义。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建筑师柯布西耶把高架比喻为“创可贴”:

文字插图

而如何让这“古老城市的褶皱”重生,值得思考,又充满期待。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06:30 , Processed in 1.27892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