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澎湃研究计划招募:中国网民20年,形成了怎样的社群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3600

灰铜v1_02紫铜v1_02紫银v1_01绿铜v3_01绿银v3_02绿金v1_01紫铜v3_01紫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是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被正式称为“网民”的第二十年,也是澎湃研究计划正式开启的第一年。
作为新生的媒体力量,澎湃新闻无疑需要关注中国这二十年来产生的互联网社群。
在此,我们邀请有心人,进行相关的记录和研究,并给予充分的帮助与丰厚的酬劳。具体细则如下。
一、为何发起
城市正是缘于人与人的聚集交往。互联网上形成的社群关系,可视为城市的另一种形态。
中文“网民”一词正式诞生于1998年。当时全国名词委之所以提出这个词,“意在强调责任的参与”。“如果把因特网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那么它的用户就相当于这个虚拟社会的公民”。
这是中国最初对于互联网使用者的想象。而在今天的网络虚拟社会中,责任感仍然重要,却因身份不确定而显得模糊。依托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人们不断变换交流与交易的形式,形成了向度各异的身份。哪怕使用同一个互联网产品,不同用户的利益观念、兴趣与吐槽点等,也始终游移不定。各种网络社区中,有关身份属性的冲突与适应持续上演。
互联网社区——或者说互联网产品,如何促进或改变人们的身份认同,从而塑造社会群体?我们希望邀请有心人,结合技术的发展、文化的演进等时代特征,观察那些曾经存在或仍然新奇的互联网社区和产品,如何塑造了人们的交往与行为。
进一步地,我们希望鼓励更多人思考,当下和过去的互联网如何促成人与人的联结,而由此创业而来的社区正为城市带来何种新的维度,以及成长于当下的数字公民将有何种生活方式。
二、如何申请
申请者需提交研究方案,包括:
简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时间、成果形式、以往研究样本
1、简历:
研究者以个人或团队形式申请均可,需至少提交一份通讯作者的简历。
2、研究对象:
互联网产品上的社群。古老的bbs、聊天室、校友录、文学网站等,都可以是考古现场;而较晚近的知乎、豆瓣、微博、微信群、贴吧、游戏社区,或者时下的抖音、陌陌等,就是现成的田野。而某网约车平台上的司机,不同APP上的活跃主播,甚至是澎友本身,都可以是研究者瞄准的社群。
3、研究目的:
说明为何关注具体的研究对象,以及其中的问题意识。需要有一定原创性。
4、研究方法及时间:
需提交约1000字的研究设想,并说明各项安排的时间节点。不同于以数据统计勾勒的用户画像,我们希望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工具,研究更加具体的人和事。
5、成果形式:
需说明拟写作字数、照片数量或片长等。
研究成果无需论文体例,需结合照片、视频、可视化数据等表达形式。文字请勿超过5000字。
6、以往研究样本:
提交一则可说明自身能力的研究成果。
三、申请通过者将得到:
1、前期1000元资助。
2、研究成果在澎湃新闻上的发表机会。
3、具体的研究与写作指导。
四、申请截止日期:
申请者需于2018年11月30日之前向[email protected]提交研究方案。
通过者将于2018年12月10日之前得到通知。
五、最终成果提交:
最终成果于2019年1月31日之前,提交到[email protected]。提交者将获得剩余9000元研究资助。经过编辑的研究成果,将在澎湃新闻发表。
六、联系电话:
13788915903 王编辑
常见问题:
1、过去发表过的作品,可否拿来申请?
需要有原创性,可以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2、可否以自己创立的网站为研究对象?
可以,这个没有问题。
3、提交申请计划之后会获得回复吗?
来信必复。
插件设计:zasq.net

已抛锚 成长值: 6450

沙发
发表于 2018-10-31 17:48 | 只看该作者
澎湃研究计划正式开启的第一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灵石 +3 收起 理由
抢楼评分专号 + 3 很幸运,你获得了抢楼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5 11:10 , Processed in 0.673694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