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弹解千愁》(全本)作者:玛格丽特·尤瑟纳尔【EPUB】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弹解千愁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1903-1987),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女学者,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多年来第一位女院士,16岁即以长诗《幻想园》崭露头角。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游历了欧美多国,回忆录《虔诚的回忆》、《北方档案》;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苦炼》、《一弹解千愁》、《安娜姐姐》;诗歌《火》;文论两论费米娜奖。


作者自序
  《一弹解千愁》,这部以一九一四年大战和俄国革命为背景的中篇小说,一九三八年写于索朗特,而其发表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个月,即一九三九年,因此是小说所叙述的事件过了大约二十年以后的事情。小说的题材距离我们既遥远又接近,说其遥远,是因为二十年来无数大大小小的内战已经将它淹没,说其接近,是因为我们仍旧沉陷在它所描述的那种精神恐慌之中,而且比任何时候都陷得更深。这部书曾受到一件真人真事的启发,那三个人物在这里分别叫作埃里克、索菲和孔拉,几乎就是一如主要当事人的一位至交向我描绘的那样。
  我曾被这段经历所感动,也希望它会使读者感动。
  此外,仅从文学角度来看,我以为它本身就具有悲剧风格的全部要素,因此非常适合归入法国传统故事的范围,
  因为传统故事似乎总是保留着某些悲剧特征。时间的同一,地点的同一,以及高乃依有幸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所确定的危险的同一:情节仅限于两、三个人物,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比较清醒,能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判,末了,激情总要导致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而它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却是以比较隐晦、比较不易察觉。的形式出现。至于背景,这个被革命和战争隔绝开来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暗淡角落,根据拉辛在《巴雅泽》序言中阐述得极好的道理,似乎也符合悲剧表演的要求,因为,它使昨天的现实在空间上向后移动,而这种移动几乎就等于时间上的远离,因此,它使索菲和埃里克的经历摆脱了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日常琐碎的事情。
  我写这本书的意图不是要再现某个环境或某个时代,这仅仅是次要的。但是,我们所探求的心理真实与个别、特殊的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可能象古典主义时期的典范作家那样,有意对决定着某一事件的外部现实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我称之为克拉托维塞的那个地方,不可能仅仅是发生悲剧的大厅,那些血淋淋的内战插曲,也不可能仅仅是某个爱情故事朦朦胧胧的红色背景。这些插曲造成了那些人物身上永久绝望的情绪,没有这种情绪,他们的一举一动便无从解释。我对那个小伙子和那个姑娘的了解,仅仅来自别人对他们经历的简要概述,只有用他们的眼光看问题,他们才可能合情合理、完完全全地存在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之中。由于我所选定的题材几乎纯粹是一场激情与意志的冲突,于是我不得不查阅参谋部的地图,向其他目击者搜集具体细节,寻找旧的插图报刊,试图从中发现那些发生在一个偏僻地区边境上默默无闻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西欧所引起的微弱回声和反映。后来,有过那么两、三次,一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参加过同样战争的人心甘情愿地跑来,自发地向我保证《一弹解千愁》与他们的记忆很相象,对于我这本书内容的任何褒奖都不会比这更使我放心。
  故事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并由主要人物之口说出。这是我常用的手法,因为这不仅可以排除书中作者的观点,或者至少可以排除她的评论,而且还可以描绘出一个正视自己生活的人,他尽力去回忆自己的生活,并且多多少少能够做出一些比较公正的解释。可是不要忘了,由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向一群随和,沉默的听众滔滔不绝地讲故事,无论怎么说也是一种文学的俗套:在《克莱采奏呜曲》或《背德者》中,主人公都是用这种准确的细节和推论的逻辑描绘自己的,可这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忏悔通常要么残缺不全,要么罗嗦重复,要么错综复杂,要么含混不清。这些有所保留的态度,对《一弹解千愁》的主人公叙述故事当然会有好处,因为他在候车室里给同伴们讲故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听他。然而,这种俗套一旦被人接受,这类故事的作者就有权在书中描写一个完整的人,让他以其特有的语言习惯表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让他具有或对或错的判断,以及他自己也未意识到的种种偏见,使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话犹豫不说,甚至还有遗漏忘记的地方。
  但是,这种文学形式也有它的缺点,这就是它比其它任何形式都更加需要读者的合作,它使读者不得不重新矫正通过那个以“我”自称的人物所看到的人与事,就象透过水去看物体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迂回方法,对那个被看作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是有利的,可《一弹解千愁》却刚好相反,对叙述者不利的,恰恰是他一谈及自己就必然会变形走样。埃里克·冯·洛蒙这类人的想法是言不由衷的,他害怕受骗,满腹狐疑,总想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加以说明,而这种说明却是最有害的,他怕惹事生非,把自己包藏在坚硬的铠甲里,而真正的硬汉于是不穿这种捞什子的,他的自尊心不断抑制着他的傲气。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天真的读者很可能会把埃里克·冯·洛荣看作是虐待狂,是一个佩戴军衔的畜生,而不是一个决心眼睛不眨地面对残酷回忆的人,殊不知,一个畜生恰恰不会因想到曾经使别人痛苦而有丝毫烦扰,天真的读者还会把这个人看作是一个职业排犹主义者,然而,他对犹太人的讥讽只是种族等级的陈腐观念,在这种讥讽中,他不仅流露了对那位犹太当铺老板娘的勇气的赞赏,而且还把格里戈利·勒欧归入他死去了的朋友和对手的英雄行列。
  正如大家所想到的,叙述者的自画像同他现在或过去的样子之间的差距,只有在爱与恨的复杂关系中才能最为突出地显示出来。埃里克似乎把孔拉·雷瓦尔降到了次要地位,对这位他所热爱的朋友只提供了一幅相当模糊的肖像,这是因为首先,他不愿意多讲使自己触动最深的事情,其次,同那些对自己这位没有来得及崭露头角、长大成人便死去了的伙伴漠不关心的人,也没有什么好讲的。也许,经验丰富的耳朵会在他涉及到自己朋友的某些话语中,分辨出一种爱之过甚才会有的故作无礼、或隐含愤怒的语调。相反地,他之所以把索菲放在首位,甚至把她的软弱和可怜的放纵行为都描画得很美,这倒不仅仅是因为姑娘的爱情使他洋洋自得、甚至感到宽慰,而是因为埃里克所奉行的准则使他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对待这位不讨人喜欢的冤家。至于其它转弯抹角的地方,就很少是故意的了。另外,这位颇有远见的人无意间还系统而全面地谈到了人在少年时所特有的冲动和回绝:也许,他对索菲的迷恋比他自己讲的还要强烈,当然他对索菲的渴求远远超出了他的虚荣心所能容许的范围,另一方面,在这位姑娘执著的爱情面前,他的反感和抗拒比他想象的更要多,男人初次碰到可怕的爱情时几乎都是这样。
  除了这段以身相许的姑娘和拒绝爱情的小伙子之间的轶事外,《一弹解千愁》的中心题目首先就是描写这个特殊的团体,描写那三个人物在缺吃少穿、大难临头的情况下命运与共的生活。埃里克与索菲尤其相象,因为他们都不妥协,并且喜欢走极端。索菲之所以会有那些失去理智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她需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贡献出来,而不是想被某人占有或博取某人的欢心。埃里克对孔拉的爱慕超出了某种肉体、甚或情感的行为,他的选择的确符合他那种苦苦修行的理想,符合他对可歌可泣的友情的幻想,是他生活观的一部分,就连他那些色情的行为也是他痛苦折磨自己的一种表现。当埃里克和索菲在本书结尾重逢时,我试图通过他们那儿句值得一说的对话指出,他们之间的亲密或相象,远远胜过肉欲激情的矛盾或政治归属的冲突,甚至胜过欲望遭挫折、虚荣心受损伤所带来的怨恨,无论他们怎样行事,那条情同手足的纽带都会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使他们何以会有如此深重的心灵创伤得到说明。处在他们那种位置上,两个人究竟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甚至他们之间到底是相恨还是相爱,都无关宏旨。我知道,如果我补充一句,说自己决定写《一弹解千愁》的另一原因是那些人物的高贵本质,我就会与当今的风尚背道而驰。应该弄懂“高贵”这个词的意思,我用它所表明的是一种毫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我不是不知道,这本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属于特权阶级,并且是这个阶级的最后代表,因此在这里谈“高贵”会有模棱两可的危险。我们十分清楚,作为精神的高贵和作为贵族阶级的高贵,这两个概念并不是总能吻合在一起的,它们相差甚远。此外,血缘高贵的理想尽管是人为制造出来,但它有时却会在某些人身上培养起一种独立、自豪、忠诚、无私的精神,就定义而言,这种精神就是高贵的,谁拒绝承认这些,谁就会堕入当今凡夫俗子的偏见之中。当代文学限于陈规陋习,常常拒绝把这种并没有多少社会根源的基本尊严赋予它的人物,而埃里克虽然也有偏见,可他却承认了格里戈利·勒欧的尊严,并否定了精明的沃克玛,这位与自己是同一地位、同一阵营的人的尊严。
  十分抱歉,我不得不这样强调了这些本应由其自身表现出来的东西。作为结束,我想应该提一下,《一弹解千愁》无意褒贬任何团体,任何阶级,任何国家,任何党派。我有意识地让埃里克·德·洛蒙有一个法国名字和法国人的祖先,也许就是为了赋予他这种绝非日尔曼人所特有的尖刻的清醒头脑,而这种作法本身所反对的,就是把这个人物解释为理想化的肖像,或者相反,把他解释为某类贵族或德国军官的漫画肖像。《一弹解千愁》的成书,正是为了它所具有的人的资料价值(如果它有的话),而不是政治价值,因此,应该以这种方法对它进行评论。
  1962年3月30日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6 03:49 , Processed in 2.995450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