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堡大学一名名叫凯尔·贝姆因躁郁症治疗而退学。康复后,凯尔进入了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并寻求去美国一家大公司从事兼职工作。凯尔在两所大学的成绩都十分优秀,而且还有自己的朋友供职于求职的那家公司,按道理,他的申请应当很快通过。
但凯尔却没有接到面试邀请,原因是未通过对方公司设置的人格测试,测试就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开放性五方面给测试者打分。之后,凯尔又先后申请了美国其他几家著名企业的工作机会,也均因没通过人格测试而遭淘汰。最终,凯尔的律师父亲向法院起诉了上述多家企业,认为他们在招聘环节使用人格测试属于非法操作。
人格测试是科技化招聘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项目,通过特定的程序、题库来筛选求职者。招聘平台企业、软件技术公司会千方百计地游说用人单位采用包括人格测试在内的各类招聘辅助程序,宣称将降低筛选成本,能够更快地识别出符合公司需求、提升业绩和忠诚度的员工。但事实上,人格测试的准确性是相当糟糕的。不仅如此,人格测试还涉嫌歧视和违法。
美国数据科学家凯西·奥尼尔从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华尔街服务于著名的对冲基金公司德劭集团,之后转入互联网行业,为电商等企业担任数据科学家,预测消费者的购买与点击趋势。凯西·奥尼尔基于长期的数据预测、挖掘与分析实践发现:算法、数学模型在各领域广泛采用,虽然许多情况下都大大增进了效率,但也不乏错误和漏洞。更危险的是,因为算法和数学模型常常被等同于绝对精密、正确和科学,所以相当多数的公共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都不再像过去对由人工计算、估算、评估得出的结论的审查那样,对算法结果进行正误、精确性判断,由此在许多行业领域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凯西·奥尼尔所著的《算法霸权:数学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一书详细梳理了算法和数学模型在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制、纠错机制前提下在各行各业的滥用状况,指出这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算法霸权”,让算法和数学模型本身成为饱受诟病的“数学杀伤性武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加入了诸多实例,详细剖析了算法出错、问题模型出现及难以被纠错的深层次原因。
这本书还介绍了搜索引擎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数据挖掘商等企业是通过数据挖掘、购买,来研判用户、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倾向,从而精准投放广告、营销活动甚至予以定制化的引导等具体操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自然语言是被算法的进步,被称为“掠夺式广告商”的企业肆意利用“算法霸权”来误导、操控、愚弄消费者,比如,引导潜在的学生客户在搜索大学时找到收费很高的院校(高收费高校往往才有钱在搜索引擎企业投放关键字广告),而将那些不做广告、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前景更高的院校放在搜索页面的后段甚至首页以后。中国网民对这类做法显然并不陌生,搜索引擎企业在财务上严重依赖于医疗企业的广告订单,所以不但将各类关键词卖给了医疗企业客户,而且还频频对用户明确的搜索关键词而给出错误的搜索结果。
在全书结语部分,书作者指出“算法霸权”严重伤害了广大用户、消费者、网民的利益,尤其是中低收入者会成为算法模型滥用而生成的入职测试、商业广告、公共管理等多方面流程、程序的牺牲品。当然,不光是中低收入者,不少高收入者在金融投资中也因“算法霸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书作者呼吁,我们应当推动算法和数学模型在各领域的合理利用,要避免对算法本身的迷信和盲从,要建立必要的审查机制、试错机制、纠错机制,让算法应用与人类思考、道德原则更好的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