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闯入毛利村寨2

[复制链接]

灰铜v1_05绿铜v3_03绿银v3_04灰金v1_05绿金v3_03绿金v1_01紫铜v1_05紫银v2_01紫银v1_01紫铜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挑衅过程之后,女性毛利人列队出现在山坡上,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进行了“召唤仪式”(Karange)。随着人们聚集到寨子门口,毛利村落的酋长走出来进行了简单的“演说仪式”(Whaikorero),并且和我们的白人“酋长”行了碰鼻礼(Hongi)。有关这种毛利传统礼仪,在和毛利人打交道之前应该先琢磨清楚为好,正确的动作次序是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同时用自己的额头抵住对方的额头,鼻尖贴准对方的鼻尖。

  随着欢迎仪式结束,我们这一大群人涌入到毛利村寨里,几个之前在外面磨刀霍霍的毛利人如今都喜笑颜开,和游客有说有笑的招呼着,当有人要拍照的时候还不忘摆上一个标志性的Pose。随后我们这些人被分为3个组,围绕着村子中间一个小小的湖分别听取三组毛利人分别讲述不同领域的毛利文化。

  我们首先来看的是有关毛利“乐器”的介绍,与其说是乐器有的倒不如说是“响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件都能奏出旋律来。比如毛利姑娘给我们展示的第一件物品是用绳子系着的柳叶形状木片(忘了叫什么了),她会手持绳子用力的甩那个木片,发出“呜呜呜”的声音。比起这个不太记得起来的只能发出一种声音的物件,酋长来用Taonga Puoro吹奏的那一曲倒是让人更印象深刻,这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只不过上面只有3个孔来控制声音,而且个头像口琴容易携带,它就一直挂在酋长胸前。




  第二个讲解的场景是有关毛利的“生产装置”,由于毛利人原本在新西兰过属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生活,因此他们获得食物的方式如今看来都是国内博物馆里看到的对5000年前的描述差不多,很难想象就在一两百年前这些工具还是他们生活的必须品。


  第三场讲解的内容有些欢快,首先主讲的人就是刚才第一个站在树林子里怪叫的毛利战士,这位老兄走出树林后看着面目也没那么狰狞了,但确是在场的毛利人里长相最有个性的一个,说来隐约的感觉有点像是日本人。 他大概给我们讲了一下平时毛利人在寨子里都干什么,尤其是一些集体娱乐手段,首先是在一位乐手的鼓声伴奏中,两位毛利小哥来了一套花哨的棍法,然后在三位毛利小哥的配合下,上演了一场难度颇高的游戏。游戏的具体方式是三个人要随着主持人拍手的节奏,把手里的棍子抛给顺时针的下一个人,同时要接住逆时针方向抛来的棍子,如此三根棍子往复交替,主持人拍手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直到最后有人失误接不住棍子。



  眼前的这位说话和长相都有点逗乐而的毛利大哥有句重度使用的口头禅“Kei pai”,这词说的之所以特别有喜感,是所有中文“好”这个字出现的地方,他都会说“Kei pai”。“听明白了吧,Kei pai”,“Kei pai,就是这样”,“嗯,Kei pai”甚至于是“Kei pai?”然后要回答“Kei pai!”。 就在这位大哥站的地方旁边有个亭子,我之前还琢磨为什么这里要盖个亭子,表演又没有用上?原来那亭子竟是个厨房,在亭子里的地面上有个地窖入口似的盖子,那里面是毛利人传统烹饪所用的泥炉(Hangi),我们今天晚上要吃的大部分菜就在那里面。在这部分讲解的最后阶段,两个小伙子上去揭开了泥炉上的盖子,一股热气伴随着朴素的略带泥土香味的食材味道扑面而来。泥炉里面最下层是燃炭,上面铺上鹅卵石,然后用布袋子和烧烤盒装好食物扔到里面,这种高温焖制往往需要2小时以上时间,这种相对低温非明火的烹饪方式基本上会让烹饪的肉食特别鲜嫩且保存住它原本的肉味。随着他们把这一堆食物拎出来拿到前面厨房备用,我们一行人也转战旁边的一处室内表演场观看Whakangahau歌舞表演,其实Whakangahau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娱乐助兴”。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19:00 , Processed in 0.76917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